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西安市第75中学王敏红18991200203一.设计思想:“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可以说是一节很好的探究课。如何利用这一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则是本节课第一首要任务所在。另外,通过实验验证并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加速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也对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3.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得出。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诱思法,类比法实验器材:牛顿管,抽气机,金属片,小羽毛各一个。粉笔头,软纸片(揉成纸团后约粉笔头大小),两片相同的纸片,硬纸片等。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纸带,重锤,铁架台,直尺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落体的例子,大家能举例说明吗?生:1,熟透的苹果落地。2,雨滴的下落。3,树叶的飘落。……师:这些都是物体的下落运动。现在请大家来观察我手中的这两个物体的运动。师:演示实验。(橡皮和与橡皮大小相同的纸片的运动)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原因…。师:我们看到橡皮先落地,即重的物体先落地。是这样的吗?回忆下你们见过的物体下落的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现象呢?探究1: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学生组合,进行实验。思考原因,教师巡回指导。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有时候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候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师:介绍有关物理学史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指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质量来决定,质量越大,下落的就越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影响深远,在其后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直到伽利略时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巧妙的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内部矛盾,伽利略指出,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下落的速度大,假设大石头下落的速度为8,小石头下落的速度为4,当我们把大小两快石头拴在一起的时候,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又会被下落快的拉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两快石头拴在一起是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要慢,这样就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假设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慢的结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师:请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1.用粉笔头和一软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发现粉笔头先落地。2.将刚才的软纸片揉成粉笔头大小的纸团仍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结果发现他们几乎同时落体。3.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两部分(保证质量相等),一部分展开,另一部分揉成纸团,让他们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结果发现揉成纸团的纸先落地。分析实验:生:归纳总结:1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2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师: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的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会怎样呢?师:1,介绍阿波罗登月实验。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