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游戏化中的教学特点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随着音乐教育的功利化和世俗化,音乐教育过分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过分强调音乐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单纯的音乐教育很难让孩子享受到它的快乐。至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音乐素养,效果可想而知。而音乐的产生就是让人们感到它的快乐。如何改革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儿音乐素养,达到较好的音乐效果,体现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的教育价值,是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园音乐教师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三条目标中可以看出音乐教育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音乐教育目标强调幼儿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淡化技能技巧的要求,降低了幼儿学习的紧张感和压力感,有效减轻了幼儿学习的心理负担;目标强调幼儿享受音乐,重视幼儿自己的感知体验,强调了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运用乐器或物品的演奏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重创造性表现。突出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教学中,我尝试实施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领域价值,贯彻、落实了《纲要》精神。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快乐地、投入于活动之中,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动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下面谈谈音乐教学游戏化所凸现出来的教学特点。一、乐在兴趣中“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幼儿有了兴趣就能自觉控制疲劳,克服困难,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创造性地学习,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幼儿的探索欲望,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持性的性格特点。心理学家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识就会充分,学习兴趣强烈就愿意学、主动学、喜欢学、乐意学和坚持学。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幼儿思路、启迪幼儿心智、触发幼儿的创新活动;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要和期待。二、乐在其中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幼儿天生好动,没有一刻能象成人坐而默思,因为幼儿的感觉与动作是连贯的,尚未养成自制力,行动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在教育上应该给他充分的机会和刺激,让其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从无知无能发展到有知有能。音乐游戏化过程强调活动中的律动性,强调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同时强调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即让幼儿在活动中形体“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例如:在音乐活动《握手舞》中,教师首先组织幼儿在音乐声中玩报纸,其次,又引导幼儿随听音乐中撕报纸感知音乐长短,音乐长报纸撕得长,音乐短报纸撕得短;最后,随音乐的变化传递报纸。让幼儿乐在其中。三、乐在参与中心理学表明,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利用幼儿好表现参与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耐心地、有目的地让所有孩子都参与音乐活动,满足幼儿好参与,被接纳的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让每一个幼儿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得到交流,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气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是感受和表现,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只有在参与活动与音乐接触的过程中听觉、运动觉的联合感知,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情绪体验,才能感受和表现音乐。却忌教师一个人活动,或少数幼儿参与活动,大多数幼儿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