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创新育人改革新篇——校企一体打造中职教育新模式重庆市轻工业学校[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努力探索培养模式,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企业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仅结合我校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开展有关机制、模式的探讨。主题词:校企合作机制模式重庆市轻工业学校是一所直属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领导,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创意产业实训基地、重庆市雨露计划劳动力培训基地、中澳职教项目伙伴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研究试验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学校设有重庆市轻工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设有美术、机械、电子、经管四个专业大类20余个专业。有在校学生4000余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校建业、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品德就业、技能就业为办学指导思想,走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紧紧围绕我市“6+1”产业布局对高素质人材的需求,结合学校各专业特点,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几年来,学校在创意产业基地的带动下,在办学机制、办学模式上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偿识。一、校企一体,完善教育教学机制1、筑巢引凤,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前厂后校是职业教育的模式之一,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2008年,在市经委的关心下,投入了100万元专项资金,形成了创意产业基地前店后校的基本雏形,“筑巢”告一段落,基本能满足学生部份实习。为了让创意产业基地充分的发挥效益,学校又进行“引凤”,实施企业运作,将企业好的经营理念带进学校,企业在进行生产研发的同时,接受学生实践。通过公开招标,学校先后引进了重庆美达装饰公司、重庆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昌工贸公司等。3年来,基地企业得到了壮大,重庆美达装饰公司、重庆大昌工贸公司分别投入了近10万元进行改造,重庆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职业培训,构建起筑巢引凤持续发展的机制,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保证,2009年学生在参加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旅游产品艺术节获得了二金、三银、四铜的优异成绩,2010年获得了五金五银的好成绩,得到了同类学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充分的发挥了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2011年,新实训楼竣工,我们又与重庆香樟树软件公司共建了“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大学生实训基地”,为NTT,HP等企业定职培训,走向了一个新的共建合作模式。2、校企深度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学校以培养具有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企业以使用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学校为充分发挥创意产业基地的作用,不断创新经营业态,实现校企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优势。2009年,学校与重庆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企业和学校共同招生,企业承担学生实习、部份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师的社会实践,并接受合格学生到企业工作,利益共同分享。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和与企业零距离对接。3、产学结合,创新教学改革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不同岗位群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深入生产管理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具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环境艺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等专业,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并结合实际重新编写了《模具钳工及实训》、《电子技术基础》、《PLC实训指导》、《应用术描》、《建筑装饰工程基础》等几十本教材,其中有的已列入国家级教材规划。在“订单式”培养中更是充分发挥了作用。4、“订单培养”,完善就业向导机制“订单培养”在中职教育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目前中职学校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特色定位、招生计划等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这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容易造成专业设置失调和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订单培养”对解决企业人才急需、学校适应市场起作重要的作用。2011年,学校与纬创资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