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教育人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文辞凝练,含义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结合译文解释重点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意思。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总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名言,走进文本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刚才老师读的是谁的名言?孟子,是呀!孟子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年,但是孟子的思想及言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就是经典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告子》里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学奕)2.齐读课题3.学生介绍孟子二、小组合作学习:1.出示自学目标:①联系朗诵: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速。②疏通文意。③两个人同在一个名师下学棋,为什么学习效果大相径庭?④从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2.我们以前在学习文言文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写:多读、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那么就让我们用以上方法,合作学习。1三、展示交流,适时点拨读:1.指名读,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订正字音繳zhuó为wèi3.重点指导朗读思/援弓繳/而射之译:指名讲故事。(注意在符合文意的基础上,添油加醋,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思:老师明白了,弈秋在教两个人学下棋,他们的学习环境相同,智力也差不多,为什么学习结果大相径庭?谁能为老师指点迷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悟:你从学弈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结合身边的例子谈一谈。四、当堂训练浏览课文,看看哪个字出现的最多?看谁象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之)对了,这也是人们把文言文称为“之乎者也”的原因,弄清本文“之”的意思,文言文的学习就迎刃而解了。五、小结:让学习谈本节收获。老师小结短短的70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我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努力学习它吧!六、布置作业: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王冕放牛》,他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王冕放牛王冕者,诸暨(1)人。七八岁时,父命牧(2)牛陇上,窃(3)入学舍,听诸(4)生诵书;听已,辄(5)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6)田。父怒挞(7)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8),曷(9)不听其所为?”注释:(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2)牧:放牧牲畜。(3)窃:私下的意思。(4)诸;许多。(5)辄:zhé总是(常常)、就。(6)蹊:xī践踏.(7)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8)痴:此指入迷;如此:这样。(9)曷:通“何”,为什么。思考: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2.王冕和《学弈》中哪个人相似?对此你有什么感悟?板书设计:学法学弈多读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另一人三心二意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借助工具书感悟道理3启示:干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三心二意的结果只能是两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