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大世界——快乐的建构游戏在班级各区角游戏中,最受孩子们青睐的,就是建构区了。几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在建构区乐此不疲的搭建自己想象中的建筑物,他们在建构区中不仅自己能得到成功的快乐,还能在与同伴的互相合作中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建构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但是在孩子们进行建构游戏时,总会出现一些状况:有的孩子互相推挤、抢材料,或是用大的积木块挥打;有的幼儿选择几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在手中把玩却不搭建;有的幼儿重复着搭不成形的物体……当孩子们出现这种状况时,老师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孩子的搭建能力能进一步发展起来呢?案例一: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宝宝班的很多孩子都选择了建构区。瑞瑞第一个冲到区里,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的半圆形都“抢”到了自己身边。身体向前弓,双臂护着宝贝积木,生怕别的小朋友抢他的。建构区里陆续了进了几个孩子,大家都没注意瑞瑞手里的积木,都在寻找自己合适的积木准备搭建。瑞瑞看到没人理会他,就放心的自己摆弄起来。他不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别人也休想拿走他手里的积木。第二天,老师在建构区放了一张比萨斜塔的图片,看到瑞瑞又进区了,故意问他:“你喜欢这个漂亮的房子吗?”瑞瑞仔细看了看,点点头。老师又说:“这个漂亮的房子,你也可以搭起来的。因为它是用你最喜欢的半圆形搭建的呢。你想不想试试?”老师让瑞瑞和小朋友一起观察斜塔的构造,商量着怎么搭建出比萨斜塔,并且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搭建起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老师发现,由于孩子的搭建技巧还不熟练,往往在搭了一半的时候房子就倒了,根本原因就是在搭地基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每块积木的重心,地基不稳就会倒塌。这时,老师参与了游戏:“我发现一个秘密……”老师一边搭建,一边给孩子们讲解了搭建的技巧。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就掌握了窍门。几天后,瑞瑞开心的给老师说:“老师快来看,我们的圆房子搭好了,和图上的一样呢!”分析:孩子的搭建能力受到他已有的生活经验所约束,可能在一开始很多孩子在建构区中不知道该怎么玩,或者不主动的去玩,所以老师要关注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游戏情况,以同伴的身份与孩子们一起参与搭建,来提高孩子对搭建活动的兴趣。在搭建时,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靠老师说教孩子可能不会认真的听,所以老师要以同伴的角色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教会幼儿一些搭建的技巧当老师发现孩子没有发现材料的其他功能时,就要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去操作并发现材料的其他玩法。孩子的感性经验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当孩子缺乏所需经验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发现并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孩子了解建筑物的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直观的发现各种建筑物的显著特点,因此,环境创设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一些有显著特点的建筑物的图片、搭建方法的示意图。这样既能让孩子多观察一些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也能在隐形的引导下学会搭建的方法,当他们对一些建筑物的建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案例二:往日热闹的建构区这几天似乎少了点人气,老师发现,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搭建了,房子建好后,他们似乎无所事事,拿着积木不知道该摆在哪里。于是老师这样引导他们:“你们搭的这个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孩子们看老师这么问,一下来了精神:“这是阳光超市……”“这是多拉儿童乐园……”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说着,老师又说:“我也很喜欢这里呢,但是我家很远,只能开车来,我的车停在哪里呢?”老师引导孩子们在房子边上搭建了一个停车场。从第二天起,老师投放了一些“大树”、各种易拉罐、常见的交通标示……又过了一周,建构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搭建的场景非常的美丽。随着我们主题活动的进展,建构区搭建的内容也相应有了变化。这个月的主题是《神秘洞》,怎么才能在建构区体现到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一直在思考。有一天,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洞”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回答给我了一个灵感——桥洞!对啊,积木可以搭桥的。怎样的桥有很多桥洞?怎样的桥洞孩子才喜欢?当然是立交桥了,于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