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云溪区一中高一语文组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学习目的1.注音:夏衍()汀()游说()辊()栅()趾()弄()堂玩弄()骷()髅籼()米检查预习:检查预习:yǎntīngshuìgǔnzhàzhǐlòngnòngkūxiān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是左联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著《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解题《包身工》,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是“一·二八”(1932年)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贫苦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力;靠近上海背景: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上海工人运动的威胁,就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但也离不开写人物。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莫温、荡管等。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十分鲜明。理清思路请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给文章划分层次。(1-11)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景,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12-22)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说明恶劣的饮食条件。(23-34)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说明恶劣的劳动条件。(35-50)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分组按要求填写下表主线副线时间内容要点表达方法起止内容要点表达方法起止清晨四点一刻起床猪猡们:蓬头垢面。工房里:拥挤恶臭群体,引出芦柴棒。)记叙(写包身工包身工制度的产生欺骗;身份:赚钱机器来源:灾区农村;手段说明(举例、数据、解说)1———67———11文章段落结构(一)主线副线时间内容要点表达方法起止内容要点表达方法起止四点半之后四点半之后吃吃饭饭伙食:质劣量少—两伙食:质劣量少—两粥一饭;不够一人一粥一饭;不够一人一碗。碗。记叙:写包身工群体,记叙:写包身工群体,突出轮值的。突出轮值的。12——12——1414包身工增加的原包身工增加的原因因没有自由;与世隔绝;没有自由;与世隔绝;工价低廉。工价低廉。说明:解说、举例、数据。说明:解说、举例、数据。15——15——2222文章段落结构(二)文章段落结构(三)主线副线时间内容要点表达方法起止内容要点表达方法起止五点钟做工条件:三大威胁;遭遇:三大罚规。记叙:面上写群体,点上写小福子。23——32包身工增加的结果日本纱厂飞跃膨大,成年工人人数减少。说明:举例、数据、对比。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