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理解: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了解: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材全程解读案例全程导航训练全程跟踪一、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基础自填]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的变化和体内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各种和不断变化。环境因素细胞代谢化学成分理化性质(1)体温①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②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会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③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年龄1℃性别(2)内环境稳态①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②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都处于中。相对稳定理化性质动态平衡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主要有:、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等。(3)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调节网络。(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的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1)含量和血液中的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2)适宜的和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作用。正常生命活动血糖含氧量pH温度[重点诠释]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病状名称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引起疾病的症状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倦、周身不适、恶心[应用提升]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解析: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中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等化学物质的浓度必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如果超出了正常的变化范围,使稳态机制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如组织液中水分子过多会出现组织水肿;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会出现尿毒症。稳态的形成并不是突然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儿要经过若干时间之后,稳态机制才能健全和完善起来。答案:C2.(2011·聊城高二检测)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答案:C3.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流程[基础自填]3.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步骤2中的自来水,重复2中(1)(2)步骤4.充分冲洗烧杯,选用两种代替上述步骤2中的自来水,并重复2中(1)(2)步骤缓冲液生物材料[重点诠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1.实验结果分析(1)对自来水的处理结论:滴加盐酸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2)对缓冲液的处理结论: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结论: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比较以上三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维持pH相对稳定。2.注意事项(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4)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5)绘制pH变化曲线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应用提升]4.共同维持人体血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是()①缓冲物质②骨骼肌③肺④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pH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