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发展阶段及其任务由一名中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作为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能否顺利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阶段任务,能否顺利地找到自己喜欢而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在于大学生对于大学生生活的合理规划和积极行动。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涯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前半学期。这时的大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已经是大学生,但是在其心理上属于高中后,大学前阶段,他们刚刚接受高考的洗礼,正在享受高考的胜利,很多学生踌躇满志,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幻想,几乎每个人都为自己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制定了实现目标的宏伟计划。但是,这时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够完全了解,对大学的认知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上,学生本人对于自我和环境的探索不够。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生涯目标的确立多来自于成长经历及外界的影响目标高远,但显得空洞。该阶段的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是:适应大学生活;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分析高中时建立起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发现问题并修正目标;了解社会职业、职位设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阶段成长计划;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第二阶段:大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这时的大学生在校园已经有了两个月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并且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制定了大学生涯规划。随着对所学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及大学生活的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目标逐渐突现出来。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目标逐渐与所学专业结合。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是:进一步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自身的优势、1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发现自己希望提高的地方;了解社会职位素质要求根据发现确定阶段性具体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并积极行动;进行相应的素质测评;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能力提升训练。第三阶段: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经过大学生活的亲身体验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我的探索逐渐深入,并开始探索职业发展方向。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目标开始与自我性格、爱好、能力等相结合。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是:继续进行自我和环境的探索,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相关的职业资讯;对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大学期间阶段性目标;积极行动实现阶段目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成长训练。第四阶段: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的适应,已经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新环境的适应压力逐渐消退;这时的大学生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劣势、职业兴趣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各职业发展的趋势等状况的探索更加积极和有实效,他们已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借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学生成长的速度。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目标的确立开始考虑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结合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是:进一步进行自我探索;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及职业方向;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职业、职位状况;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五阶段: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前半学期(含暑假)。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职业生2涯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这时的生涯规划计划避免了刚刚入大学时的盲目性,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是: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和现实。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学生仍会因为寻找生涯发展目标和个人价值处于迷茫状态。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是:学习并掌握生涯规划中生涯目标建立方法和生涯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