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活动一:说一说:说一说我所了解的郑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活动二:讲一讲:讲一讲郑和远航的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七次海船规模最大:长44丈,宽18丈船数大小船只200多艘人数每次:2.7-2.8万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刘家港刘家港红海沿岸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非洲东海岸(一)郑和下西洋活动三:比一比:通过中外远航的对比,看郑和远航的特点。郑和哥伦布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船数200多艘3艘航船大小长151.8米长24.5米随航船数27800人88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活动四:议一议:假如时光倒流,你随郑和船队一起远航,你会做一些什么准备呢?远航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郑和为什么能成功远航?郑和成功远航的原因:一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二是造船技术的发达;三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四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活动五:谈一谈:郑和远航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1:阅读材料:“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倭变事略》问题探究:倭寇是指哪些人?这则材料说明了倭患的程度如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倭寇是指哪些人?这则材料说明了倭患的程度如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二)戚继光抗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2:简单介绍一下戚继光抗倭的经过(二)戚继光抗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抗倭形势图二、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捷台州九捷2、经过(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学习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脑筋动脑筋环节3:问题探究:戚继光为什么能够取得抗倭胜利?(二)戚继光抗倭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四是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国收回对澳门的行政主权问题探究:1.图片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澳门被哪个国家侵占?2.结合教材,说说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3.中国是在什么时候收回对澳门的行政主权的?4.澳门主权的丧失和澳门的回归分别说明了什么?(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晒一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收获?课堂小结梳理新知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交往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冲突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C)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A收复台湾B抗击倭寇C抗击沙俄D出使西域3.阅读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壮举?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为这一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持?(2)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3)请说出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材料中的事件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传统?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外交传统(4)你觉得这位航海家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尝试练习掌握新知B郑和下西洋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