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你真好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我第一次接小班,心里无比的紧张。因为我早已耳闻小班孩子入园会大哭大闹,回想起来就像一场战争。刚开学的头几天,丁丁哭得最厉害,且间隔的时间较短,哭闹的时间较长。一哭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说一些我根本听不懂的话语,任凭我怎么哄都无济于事真是急死我了。一次孩子们解小便的时候我找到了接近她的突破口,她哭着说“尿湿湿”,听了几遍终于听明白了,我领着她去小便,看着他站在便池边发呆,我连忙蹲下来问她,“怎么了?”她看看我,摇摇头,指了指裤子。我恍然明白,连忙为她脱下裤子,并把她抱上便池,双手扶着她,丁丁没有拒绝。小便过后,她站了起来,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指了指裤子,我教她并让她与我一起提裤子:先提小内裤的两边,再提前后,最后提外面的裤子。提上裤子后,我带她到盥洗室洗手这一次她主动地仰起小脸告诉我:“我-不-会”。于是我让她跟我一起洗手:打开水龙头,搓搓手心手背;关上水龙头,打上肥皂,手心手背手指尖,小小泡沫搓出来;打开水龙头,手心手背冲一冲;关紧水龙头,小手甩三下,拿起自己的小毛巾把手擦干净。丁丁就这样跟我一丝不苟地学着做。午饭了,她又开始哭了,我走上前,她依然可怜巴巴的看着我说“我-不-会”。于是,我耐心地教她如何拿勺一口一口地吃,还不时鼓励她:“丁丁的小手真灵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自己吃饭。”中午起床了,一个小小的“老师,我-不-会”的声音从旁边传了过来。我抬头一看,又是丁丁。于是,我耐心地对她说:“袖子在哪里?”她指了指翻转的袖子,“那我们就用小手当小老鼠钻到袖口的小山洞里,把袖子拽出来吧。”于是,我和丁丁一起把“小老鼠”伸进了“山洞”,一起拽出了两只袖子。丁丁高兴地说“袖子出来了,小老鼠把袖子拽出来了。”我对丁丁说:“以后袖子找不到时,就把小老鼠请出来帮忙吧。”丁丁高兴地点了点头。点滴进步我都尽量抓拍下来为孩子留下成长回忆。晚上离园时,我主动找到丁丁的妈妈了解情况。原来,丁丁在家一切都是奶奶代办:裤子奶奶提,饭一口一口喂,就连喝水都还一直用奶瓶……丁丁不愿与陌生人接触,喜欢自己独自在外面玩。她如果哭,准是有什么要求。家长的一番话像一缕阳光,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意识到,要请丁丁妈妈在家配合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家长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并且给丁丁妈妈看了那张抓拍的丁丁自己拿勺吃饭时的照片,丁丁妈妈看着照片激动地说:“我们家丁丁也能自己做事情了。”我赶紧抓住机会,给丁丁妈妈看了许多小朋友自己做事的照片,丁丁妈妈深有感触地说:我一定要回家好好培养孩子,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于是,我和她一起分析丁丁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一是奶奶溺爱包办,父母只重视对丁丁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丁丁自理能力的培养,养成了丁丁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二是丁丁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丁丁因年龄小,在自理时经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奶奶不是教会丁丁,而是代替丁丁做,导致丁丁不会自理。找到了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我和丁丁妈妈一起商讨对策。在商讨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教会丁丁妈妈一些练习穿衣洗手等小儿歌、小歌曲,而且让她了解了3-4岁孩子的年龄特点,使她明白了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方法。丁丁妈妈在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我也请她放心,在幼儿园我们三位老师一定会积极和孩子建立感情,拉近距离,热心地帮助孩子。经过一周的适应,丁丁初步掌握了自己喝水、吃饭、小便、提裤子的方法,也愿意主动和老师、小朋友说话了。有一天,我在给她梳头发时,她看着我,轻轻地说:“李老师,你真好!”顿时,我的心里流过了一股暖流,心中充满了感动。因为,我的付出,收获了一颗爱的童心。案例分析:一、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3—4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