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大白鹅下蛋了三月底的一天,我园的刘大大给我们送来了一个蛋,孩子们好奇的问:“这是什麽蛋?”刘大大说:“这是我园大白鹅白白下的蛋。”孩子们都非常惊奇,并想摸一摸、看一看,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大白鹅为什麽以前不下蛋?蛋里有小鹅吗?大白鹅会孵蛋吗?还有比鹅蛋大的蛋吗?大白鹅多长时间下一次蛋”等,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引导幼儿通过查阅图书、上网、询问具备饲养禽类动物经验的老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来寻找答案,有的幼儿则询问家长,有的请家长上网查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还买了一些关于养鹅的书籍,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将答案进行以绘画、照片、表格等多种形式表现并装订成图书投放在阅读区。在日常的活动中,他们会自发生成出许多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正好能表现幼儿的需要,因此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活动,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大白额下蛋了,孩子们感到非常惊奇,象保护自己的宝贝一样把蛋放到小篮子里看护它,“大白鹅多长时间下一次蛋?”针对幼儿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和孩子设计了一个日历表格,记录“大白鹅哪天下蛋了”。引导幼儿在连续观察、记录中,了解鹅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根据记录进行统计,探究鹅产蛋是否有规律,在观察记录中,孩子们发现3月底大白鹅是隔一天下一个蛋,但4月4日来到幼儿园时,刘大大又给我们送来了一个蛋,不知是2日、3日哪天下的,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是2日下的,有的幼儿说是3日下的,当孩子们争论时,在4日的下午发现大白鹅又下了一个蛋,根据前面统计获得的大白鹅隔一天下一个的经验,孩子们断定这个蛋是2日下的。到了6日孩子们按照规律来拾蛋,可是没有发现蛋;但8日又下了一个蛋。接下来的几天里,一有时间,孩子们都会跑去找一找、看一看。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大白鹅还是没有下蛋,这是为什麽呢?针对大白鹅不下蛋问题,我和孩子们一起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1、安吉说:“鹅得经常晒太阳,我们的大白鹅总关在笼子里,见不着太阳,大白鹅太冷了,所以它不下蛋了。”2、慧慧说:“我看书里的都是好多大白鹅在一起的,我们的大白鹅没有伙伴,它太孤单了。”3、哲哲说:“我们给大白鹅喂的菜太脏了,上面有农药,它吃了以后就不下蛋了。”答案是不是真的这样,于是我们又询问了天天负责喂鹅的食堂老师,她说菜是洗过的。4、还有的幼儿:“因为我们总看到大白鹅剩饭,可能是我们喂的太多、或者大白鹅不喜欢吃,所以不下蛋。”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把孩子们比较认同的答案呈现在墙饰上,提示幼儿去寻找答案,用实践的结果来验证猜想,找到大白鹅不下蛋的真正原因。通过对猜想问题的逐个解决,大白鹅又下蛋了,说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从而提升了幼儿的经验-——大白鹅产蛋量与环境、饮食有关或者与其他因素有关等等。针对大白鹅喜欢群居的生活习性,孩子们向园长求助:能不能给白白找个朋友,这个建议得到了园长的支持,马上帮白白找来了一位新朋友,新鹅来了之后,孩子们发现:这两只鹅怎麽长的不一样呢?我马上问:“它们哪儿长的不一样哪?”有的说:新来的鹅的头上有一个红疙瘩,”“因为它是公鹅。”许多幼儿异口同声的说。还有的幼儿说:新鹅的叫声比白白的响亮,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叫亮亮吧。为了引导幼儿对鹅差异的多样性的了解,组织幼儿对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比较,我们每天都一起去观察大白鹅,并提出:它们还有哪不一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有的幼儿发现:亮亮的脖子比白白的脖子长,它总是高高的扬起脖子,显得很骄傲和神气;亮亮的腿比白白的腿长并且比白白跑得的快;公鹅的身体比母鹅的瘦等等,于是我们引导幼儿用语言、抓拍的照片、主题画的1形式表达出来,将作品展示在墙饰上。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幼儿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足够探究的时间、空间和丰富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的探究活动。在一天观察的过程中,松松对我说:“老师,白白和亮亮成了好朋友了。”我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松松说:“亮亮刚来的时候,它俩谁也不理谁,还不让让对方吃饭,看!现在它们一起吃饭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