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安全消费品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国家标准《制造安全消费品指南》编制组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制造安全消费品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已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名称为《制造商消费品安全质量保证能力要求》,项目编号为:20080582-T-469。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具体组织制定,标准归口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定于2009年第1季度完成标准制定任务。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一)消费品安全问题严重,需要从源头强化消费品安全设计和制造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从玩具、牙膏,到中国服装,汽车轮胎等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特别是,我国出口消费品频繁因为安全原因被召回,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影响了我国的正常出口贸易。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通常,人们认为消费品安全危害的原因可分为三大类,即:人为原因、环境原因和消费品本身的原因。消费品本身的安全隐患是导致消费品安全危害的最主要原因。消费品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费品设计不合理,制造过程中消费品安全问题考虑不足导致消费品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从消费品设计和制造这个关键环节入手,抓住不安全消费品产生的源头,来着手解决消费品安全问题。(二)从制造环节提高消费品安全水平,具有可操作性降低消费品安全危害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改善消费品使用环境,提升消费品本身安全性能。针对消费品安全问题大量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日常使用习惯,在短期内发生显著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开展教育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消费者合理使用消费品的知识,其作用有限;消费者的家庭环境很快发生改善,以适应某些消费品的使用要求的希望并不大。但是,制造商有能力在设计和制造消费品的时候把人与环境的因素考虑进去,提高消费品安全性能,减少引起消费品安全危害的产生。因此,通过合理设计和制造,提升消费品安全性能是解决消费品安全危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可操作性。在消费品安全问题方面,降低消费品危害最大的希望在于激发制造商制造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安全消费品的创造性。制造商也许无法彻底根除大多数不合理和不必要的消费品危害,但是他们有能力在设计、制造和销售其消费品的过程中努力减少这种危害。制造商最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消费品安全性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改善。与任何其他机构或组织(如: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执法部门、教育培训组织、消费者维权组织等)相比,制造商能够在付出较少的努力和费用的情况下,在消费品的安全性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近年来,大多数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倾向于让制造商对有缺陷的消费品所引起的伤害和损失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消费品制造商还有责任向全社会保证其消费品的不必要危险已被消除。由于制造商是最有能力知道什么是安全的设计、什么是合格的材料、什么是可靠的生产工艺以及什么是合理的使用方法。因此,他必须先于任何人去探讨使用其消费品可能带来的危害范围和程度,并有效地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使用、合理维护其消费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消费品的制造商承担其消费品安全责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种全面和系统的制造安全消费品的模式。(三)现有消费品质量管理体系缺少对安全性的详细要求制造业中的大部分组织已经建立并正在实施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其消费品质量。这样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包含了保障消费品安全的许多内容。由于现有的消费品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没有明显反映消费品安全的特点,缺少针对消费品安全性的详细要求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因此,有必要针对消费品安全的特点,提出一套系统和全面的制造安全消费品的模式。虽然制造业范围甚广,消费品种类繁多,但是在制造安全消费品方面,有一些适用于各个行业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