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至上”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公司质量方针,坚持问题、目标和结果导向,以工程交付物、入井材料及流体产品质量集中整治为重点,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主线,以强化质量监督为手段,以深化群众性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为驱动,不断完善质量责任链条、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和保障机制,持续强化全员质量责任、诚信和红线意识,系统增强质量风险防控能力,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保障。二、工作目标——事故控制:杜绝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产品质量:自产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工程质量:井身质量合格率97.5%以上,固井质量合格率91.6%以上,其它各专业工程技术质量指标达标。——服务质量:综合用户满意度90(百分制)以上。——计量管理: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检定率100%。各单位、各部门质量分解指标见附表。三、工作任务(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压实质量目标责任。加强质量制度建设,确保依法合规;进一步优化以各专业结果性指标为主、管理过程控制指标为辅的公司、各—2—单位、基层队三级质量指标体系,层层进行分解到各级职能部门和关键岗位,做到系统完整,换算清楚,定期监控;涉及井筒质量的单位对单井井筒指标完成情况要及时收集测井连斜数据,加强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对不合格指标要深入调查,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切实增强井筒质量红线指标的钢性和约束力。2.抓实质量体系审核。统筹策划全年质量审核安排,切实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质量和效果,做好量化审核和年度认证监督审核迎审工作,通过滚动审核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覆盖;加强审核员骨干队伍培养,开展质量体系审核员培训和评优活动;鼓励工程技术服务单位积极开展APIQ2(第二版)贯标认证;产品制造单位积极开展APIQ1(第九版)质量体系及产品会标认证,进一步提高行业影响力。3.落实问题整改销项。强化问题整改直线质量责任,把抓好不合格项的分析追溯、识别风险和系统整改,作为提升体系运行质量的着力点,加强审核发现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典型问题的管理追溯,针对原因,举一反三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整改一个问题,消除一类质量风险,积极开展遗留问题整改效果“回头看”,进一步完善闭环销项机制,力求从根本上整改问题。4.鼓励开展成熟度评价。积极宣贯GB/T19004-2020《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实现持续成功指南》,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结合体系管理评审开展体系有效性评价,识别优势和劣势、质量风险、改进和创新的机会,评价成熟度等级,并确定优先次序,—3—持续改进,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二)井筒工程质量集中整治5.深化井筒质量专项整治。制定区域井筒质量评价细则,规范管理流程,修订公司《井筒质量管理办法》;突出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做好钻井与各专业公司的统筹管控,突出井眼准备、完井液和固井液检测、固井工艺监管;开展精细控压固井、短起下套管小井眼固井技术等新技术攻关和研究;强化标准体系管控和EISC建设,确保井身质量全程管控和重点井远程监控落实到位;优化定导工作流程,确保水平段轨迹控制合规、钻遇率满足开发要求;按照“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管控民营队伍井筒质量。6.深化套变专项整治。坚持“控新井、治老井,效益优先、先易后难”和地质工程“五个一体化”的防治原则,重点开展套变规律和机理研究、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压裂工艺优化、严格生产组织、高效套变处置决策、压后评估等工作,达到降低套变丢段率、提高储层改造效果的防治目标。7.深化躺停井专项治理。系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严格落实躺停井复产运行计划,积极推广应用小井眼侧钻等新工艺、新技术,攻克技术难关,丰富治理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果,加强已复产井的日常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减缓递减,有效延长气井生产周期,提高单井收益,全年计划完成躺停井治理50口。8.深化入井材料及流体专项整治。持续加强采购、运输及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口井设计、施工方案中质量风险控制点、—4—套管参数、井下工具选型、分井段钻井液性能设计等关键环节的质量风险评估,强化套管、钻具、工具下井前的检查、复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