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调查二、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的状况本次调查从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两个方面展开:(一)当代大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的调查显示,73.6%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程度不深、浅层面”;有8.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只是听说过”;只有16.8%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了解的比较到位”,明确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含义和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不了解我国的“四个自信”,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听说过,只知道浅层面的知识,并不知道“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及相关内容。调查发现,16.8%的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了解的比较到位。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虽对了解的比较到位了解不多,但是也有9.8%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感觉,。(二)当代大学生关于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1.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了解程度在开始调查之前,根据访谈内容确定问卷内容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内涵不甚了解。“四个自信”的实质是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自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6%的大学生非常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有19.6%的大学生“了解较多”,而有48.1%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一点”,另外还有13.7%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了解”,竟然还有2.6%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不了解”。尽管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受到各种渠道和媒介影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听到或了解“四个自信”,但是调查显示,只有21.7%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自信”,有38.2%的大学生选择了对“四个自信”“比较自信”,有33.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自信”,而有5.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自信”,竟有1.6%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不自信”。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处于不够自信的状态。2.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突出表现在理性爱国上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突出表现”的调查中,有11.4%的大学生选择了“自身幸福”,有40.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在“理性爱国”上,有34.6%的大学生选择了“国家发展”,另有13.4%的大学生认为突出表现为“民族进步”。这种结果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正是由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道路自信”程度呈正相关性,因而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有所误解或不了解。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处在不够自信的程度,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内涵的认识上处在了解的表层。假如自信是一条线段,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状态,不是处在单纯的“信”这一端点,也不是处在单纯的“不信”这一端点,而是处在“信”与“不信”这两个端点之间的一个点,即“不够自信”的状态。造成他们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宏观的政策制度因素、中观的社会校园环境因素及微观的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一)宏观制度政策层面作为大学生,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他们的未来、选择具有根本性的规定作用,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阶段我国对“四个自信”的相关政策不明确,也没有系统的倡导与宣传有关“四个自信”的政策。根据调查分析,有14.2%的大学生认为对“四个自信”是因为国家的宣传力度不大。这是他们对“四个自信”“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尽管“四个自信”早已开辟出来,但明确提出来不过刚刚几年的事情,而提出“四个自信”的时间更短,是在七一首次明确提出来。其研究范围不够宽泛,研究内容也相对单一,对“四个自信”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提炼,对“四个自信”的状态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对我们中国人不是“自信”,也不是“不自信”,而是“不够自信”的根源缺乏系统的挖掘,而对坚定和增强“四个自信”的思路与方式也鲜有提及。因而,对部分大学生来说,对于“四个自信”还是比较陌生的。(二)中观因素1、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