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滋润心田——记旌阳区华民名师奖获得者谭福琼谭福琼,中共党员,德阳市黄河路小学校教师。从教三十多年,在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她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成为黄河路小学校一个新生的群体。如何帮助这些孩子们身心和学习健康成长,如何使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克服学习习惯和语言等方面区域差距,如何使他们融入新的集体,成为谭老师关切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一、关注孩子的学习,使之树立学习信心由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原就读学校教材不同,加上师资、环境、习惯要求的改变等原因,刚转入学校,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再加上学习知识量的增多,其学习差距尤为明显。每遇到这类学生,谭老师都积极想办法,帮孩子尽快渡过适应期。1.阅读表演,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朗读、理解、记忆能力,训练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心理素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表演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多彩日记,激发兴趣,让兴趣滋润习作(1)体验成功,能写就行。习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创造活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因此,在教学里要因人而为,因人而教,不同的习作设计不同的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写一点,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有习作成功的喜悦。(2)我手写我心,不搞花架子,让学生自己写想写的事情。教师应该知道,习作并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作家,而是让习作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自信,找回自我。(3)阶梯指导,允许差异。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不可能在每次习作中都写出优秀文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中,则是因人而异,引之得当,引之得法,引之得益,阶梯指导,允许差异。(4)多彩日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这几年,谭老师要求学生的日记可1写可画,版面尽可能丰富多彩,并经常进行展评,同学们在体验进步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和写作兴趣。在她不懈的努力下,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这几年,学生办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多彩读书笔记、日记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认可。二、给孩子母亲般的爱谭老师不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而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每位同学。最近,班上一位同学病了,谭老师不顾工作的繁忙,身体的劳累,到医院看望他,没有过多的话语,却使这位同学感到了老师对他胜似母亲的关爱。同学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久久地望着老师,直到老师离去。谭老师教育学生注重教育公平,尽管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谭老师也一视同仁,摒弃偏见和歧视,更加关爱、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谭老师利用班会课开展《我爱我班》、《外来民工对德阳贡献知多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到外来民工在德阳涉及的诸多工作领域……他们质朴、勤劳,他们在德阳工作,对德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谭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综合能力。她利用班会课开展《我是家庭小能人》、《生活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回放,体验感悟。谭老师把这些活动做成音像资料,利用班会进行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到在活动中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共同协作,互相帮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使大家有一种归属感。这些活动得到了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肯定,电视台还专门对这些班队主题活动进行了采访,并来录制了专题节目。三、心语园地,互动交流几年以前一张学生送给谭老师的贺年卡引出了她设置互动交流平台—心语园地的想法。它话题范围广——学习心得、心里话(给老师、给父母、给同学),自己的想法、建议,对其他人、事的看法、想法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从小处入手,培育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缓解来自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压力。2谭老师班有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由于家长忙于生意,与孩子缺少沟通,使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比较贫困的家庭孩子,因为与城里孩子相比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