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一、提名意见:该项目面向国家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行业重大需求,从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可视化模拟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出发,突破了森林资源信息获取时间长、精度低,可视化程度低、预测模拟困难等技术难点,实现了森林资源高时效、高精度监测,直观模拟与预测,为林业科研、生产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模拟平台,便于森林经营管理者从宏观、全局和空间角度了解和掌握森林生长与变化动态。该项目成果解决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低精度、低效率、单一尺度、不能直接应用于森林经营管理的问题,其中,基于多尺度嵌套抽样方法的大区域森林生物量/碳密度反演、多源数据协同信息提取、树木形态结构与生长耦合模拟、基于工作流的林分生长与经营交互模拟等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于多源多维遥感的多尺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巨大的潜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41篇,其中SCI/EI收录37篇(SCI收录12篇,EI收录25篇);申请专利42项(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授权专利26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60项;编制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2部;成果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科学技术水平。该项目提供的材料经审查,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和申报要求,公示无异议。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二、项目简介:1.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面向现代森林资源监测业务需求,突破了森林资源信息获取时间长、精度低、可视化程度低、预测模拟困难等技术难点,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精准监测、直观模拟与高效管理,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与业务应用水平。1.1数字化森林资源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利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大尺度森林覆盖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研究,实现了区2域尺度的森林分布和覆盖信息的准确提取;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开展了森林类型识别与提取技术研究,研发了大尺度森林物理参数反演方法,开发了相应软件模块,分析了全国与区域性大尺度森林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状况。1.2数字化森林模型与可视化模拟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森林可视化模拟关键技术,重点研究了树木数字化模型与可视化模拟技术、林分数字化模型与可视化模拟技术、森林景观数字化模型与可视化模拟技术、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技术,为林业科研、生产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直观、形象、全新的三维森林可视化模拟平台。1.3数字化森林经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森林生境因子精准获取与评价、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发了数字化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森林生境因子快速精准获取与经营管理决策。2.授权专利情况授权专利26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3.技术经济指标大区域森林资源信息监测周期<0.5年,总体精度达85%,森林类型分类精度>90%,区域森林生物量/碳密度反演精度>80%,有效提升了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水平;研发了21个树种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森林可视化模拟提供了基础模型,提出了交互式经营可视化模拟技术,具备经营单位级/林场级森林可视化经营管理能力;基于云的森林生境因子数字化智能采集系统,实现了1年中林分生境因子的实时连续监测;森林多维形式决策支持模型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直接服务于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了决策水平。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该项目研发的技术方法、软件系统等已在北京市、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福建省、云南省、黑龙江省、海南省等地开展了应用推广。数字化森林资源监测技术的突破提高了森林资源信息获取效率和水平,减少了野外地面调查工作,减少了损失,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提高现代林业信息化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提升我国林业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3三、客观评价:1.该项目验收结论(其他附件[114])科技部863现代农业领域办组织专家对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