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总则1.1目的为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特制订本标准。1.2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2标准性引用文件/应用文件2.1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第三条、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九届第52号)第十三、十九、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九届第15号)第五十二、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八届第77号)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九届第32号)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十届第31号)第十三、十四、十六、十七、二十一、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条--《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至2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4.1、4.2、4.3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4.2、5.2、7.、1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1.1、4.1.2、4.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5、6、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5.3--《钻石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2.4、2.52.2应用文件--《环境管理制度汇编》--《金久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3术语和定义3.1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条件(行为)。3.2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企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3.3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I×××公司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标准3.4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可能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3.5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6职业病是指国家发布的职业病目录里的企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7环境影响指企业在生产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3.8人机功效把人、环境、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性和人性化联系起来,使作业更能够与人相适应,减少员工失误和健康损害,提高安全性、工作效率。4管理内容与方法4.1各部门在开展环境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相关方要求;3)生产环境形势及趋势。4.2各部门在开展职业健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粉尘、噪声;2)照度、温湿度、气候。3)辐射、空气质量。4)人机功效、心理因素。4.3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普查各部门应每年对所管辖区域开展一次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普查,充分辨识各区域存在的环境影响及健康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分别填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普查表”(见附件B)和“环境危害因素普查表”(见附件C)。应对本部门、班组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场所,开展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评估时至少应包括附件中的列出的区域。4.4评估内容与方法4.1评估范围和流程的界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流程祥见附件A。4.2危害辨识:用普查方式对区域、工种涉及的环境与职业健康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别填写“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普查表”见附件B和“环境危害因素普查表”见附件C。4.2.1危害类别和危害因素可参考“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见附件D进行填写。4.2.2区域潜在危害因素辨别:通过普查不同区域的潜在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