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的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分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目。从理论上讲,第十课包括两个框题,其中第一框指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并明确了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而本框则提供解决办法——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而且本框两目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先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内涵,进而引出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两者是由概念到应用的关系。学生学好本节课不但能对我国经济形势有进一步深入的把握,而且还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了解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情分析】我们番禺高一的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气息,对这一问题会比较感兴趣。同时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初步认识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受初中思想品德主观题是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影响,他们基础稍薄弱,尤其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不强,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不能很好地分析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系列问题,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学习,非常重要。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因此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解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能复述并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评析或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二)能力目标1、能评析不同的发展观,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化建议(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3、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解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教学难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1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法、导学案学习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播放《广东早晨》的一则视频报道《珠三角工业污染,多地蔬菜重金属超标》,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观看并逐渐进入课堂学习以学生关注的视频作为切入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引出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震撼学生心理,使其能自觉关注环保问题。(二)探究新课问题设置上面我们认识到珠三角地区在GDP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工业污染,请你结合视频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工业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2)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何种发展观?学生思考并回答(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严重后果(2)树立科学发展观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的经济学,树立科学发展观知识点评引导学生通过描述的现象,归纳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补充其重要性。学生总结归纳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必要性与重要性)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既夯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习能力设置问题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P页,完成学案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阅读课本并找出答案,独立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回归课本,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基础知识案例分析材料:灯火阑珊的奥园广场,工厂林立的工业园区,宽广的马路,美丽的校园。凸显我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