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摘桃”教案设计(水平一)一、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参与穿过森林——模仿操——小猴学本领——小猴摘桃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发展学生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团结合作的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二、学情分析1、从心理上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容易进入情境,适合进行情境教学;2、从生理上分析,二年级学生身体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其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组织还比较单薄,对于练习柔韧性和协调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适合开展前滚翻的教学;3、所教班学生的分析:①我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主动性一般;②该班班风活跃、荣誉感较强,学生守纪乐学,喜欢体育活动,爱上体育课;③该班学生运动能力总体比较强,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氛围。三、学习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前滚翻技术动作。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团身前滚翻技术动作,体验连续前滚翻的动作方法,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情感目标: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团结协作的精神,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带来的喜悦。四、课的内容主题式情境:小猴摘桃-------以团身前滚翻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五、设计思路①故事情境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达到锻炼身体,学会技能的效果。在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上,采用“穿越森林——小猴模仿操——学本领——巧过小溪——小猴摘桃“的故事性的情境教学主线,将情境的发生发展与学生的身体练习融为一体、内容环环紧扣、自然流畅,使生动活泼、各具特色的身体练习与高潮迭起、层层递进的情境发展交相辉映。②课的过程设计:⑴“穿过森林”----在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猴”的角色,最终我们将要完成“小猴摘桃”这个任务。依次绕过每一张垫子进行慢跑热身;⑵小猴模仿操——猴子都有一个很奇怪的性格,就是喜欢模仿人,当它看到人类在做各种动作的的时候,它也会停下来跟着模仿,而且还模仿得很像(这一点曾经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也是这么写的),通过这一点猴子的特性,引导学生模仿老师进行各个关节的活动:⑶小猴学本领——团身前滚翻和附带的投准(这里的主要任务是团身前滚翻的教学,我的想法是在没有讲解之前让一个学生上来示范,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再由我来示范,通过同学们自己的观察来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可以起到印象深刻的效果,而且比我仅仅通过讲解容易理解),通过观察学生的前滚翻和老师的前滚翻进行比较,有哪些不一样,再去领悟体验老师示范的前滚翻,并且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⑷巧过小溪——在去摘桃的路上经过一条小溪,给学生两长垫子,让他们自己去商量解决的办法,如何渡过这条小溪,然后进行比赛,最先渡过小溪获胜。⑸小猴摘桃——障碍游戏,全蹲向前走,前滚翻过垫子,摘得桃子跑回来,比赛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采用全蹲向前走的形式,主要是考虑到跑过去前滚翻有一定的危险性。(6)掸灰尘——放松,摘桃子回来,到家门口把身上的灰尘掸干净,模仿老师拍打手臂和大腿小腿进行放松。六、上课流程图小猴摘桃(水平二年级执教者:)课前穿越森林小猴模仿操小猴学本领准备场地器材绕垫子慢跑热身模仿老师活动各关节团身前滚翻投准小猴摘桃丰收回家课后小结师生再见巧过小溪障碍游戏放松:拍打手臂和腿回收器材,师生再见教学内容:1.前滚翻2.投准3.巧过小溪4.小猴摘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前滚翻技术动作。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前滚翻技术动作,体验连续前滚翻的动作方法,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情感目标: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团结协作的精神,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前滚翻难点:低头团身课的流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法与组织形式要求激趣热身阶段︵7分钟︶一、课堂常规(集合、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等)二、热身1.穿越森林绕垫子跑动2.准备活动小猴模仿操一、组织形式:成四列横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