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课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其中,抓住主要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掌握“无暇、翡翠”等词语;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主要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三、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2.学习作者抓住主要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四、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记忆、理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五、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以读为本,读中赏美。学法:我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阅读文章,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六、说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结构。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七、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并配乐导入:“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游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一定会使你留连忘1返。现在,让我们同作者一道荡舟漓江,去观赏桂林山水。【设计意图:是为了创设一个优美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整体感知——发现美(学习第1自然段)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于是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读后会说留下美的印象。我顺势提问:桂林山水有多美?以此引出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后,说说人们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通过读,学生会发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甲”是天下第一的意思,并品读体会。随后我紧接着问:为什么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呢?引出本课的2、3自然段。(三)潜心品读——感受美(学习第2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学生读后,找到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我相机出示课件: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我让学生观看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从感觉、视觉上充分的感受漓江水的美;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感受到漓江水的美,接着我引导学生去“品”去“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赏”美;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漓江的美;在学生自由展示的过程中,我随机范读,并指导学生抓住“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等重点词语去品读课文,进而感受漓江水的美。【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特点、读出感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之美。】本段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还写大海和西湖?于是,我指导学生知道,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拿大海、西湖与漓江水相比,是为了突出漓江水的独特之美。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作者是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漓江水的特点;并引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