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发展摘要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本文首先明确了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意义在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关键词理财业务现状创新风险建议一、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性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与投资组合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产品理财产品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是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第一步麦肯锡公司在对2020年银行业预测时指出“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将是理财”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一方面在于银行业务转型所带来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扩大的同时理财需求与理念得以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外在推动力内外双重推力成就了中国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市场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发展特点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民币产品才121只外币产品566只;2006年理财产品实现了几345只外币产品744只;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各大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剧增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活动的活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了三个方面的整体特点第一人民币产品的投资价值显著高于外币产品;第二股票、混合类产品的投资价值高于其他类别产品;第三中资银行的人民币股票、混合类产品全面超过了外资银行但是中资银行以数量取胜外资银行更注重产品设计和适销对路中资银行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指标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不足之处据近期数据显示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理财市场面临的难题日益显现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以下问题1.银行理财产品多为较为初级的重复性产品设计缺乏差异化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把握市场脉搏能力相对较弱尚未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系统深入地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和客户的产品需求因此缺乏设计差异化并富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在许多理财产品开发中银行只是运用网络优势、营销优势和政策优势与合作方进行对接是理财产品业务链中下游的关系只是一个管道和平台产品附加值极低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方而银行只从中获得极低的代理费2.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国内银行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加之市场上金融工具相对缺乏使得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对冲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银行在发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连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与外资交易对手平盘结果不论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由于我们商业银行未能直接参与市场组合衍生产品的能力与外资银行相比较弱因此只能被动的接受外资行的报价3.理财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对产品风险的提示不够虽然产品说明书中均对可能面临的风险作了比较详细的揭示然而银行许多营业网点没有在明显的位置张贴风险提示公告而且少部分营销人员只强调收益不强调风险的行为更会导致客户的不满引发许多纠纷对银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许多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旧不到位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无法定期给客户发送理财产品对账单和公布理财产品净值缺乏相应专业人士对产品进行分析因此当理财产品收益低于储蓄存款税后收益时投资者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投诉等情况经常出现所以在鼓励银行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投资者应当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理性选择相应产品三、进一步深化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发展过程实质应该是从过去的依靠物理网点资源转变为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规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