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浅析金融Q0441方立权[摘要]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中资银行开始了全方位的竞争,银行传统业务成为竞争的焦点之一,中国银行固有优势的传统业务能否在竞争中发展,传统业务地位的合理变化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都是关键。[关键词]传统业务创新中间业务转型BusinessofCommercialbankTransformationAnalysis[Abstract]Withthecompletelyopentooutside,thecompetitionbetweenabroadbankandnativebankbecomeintense.TheyemulateintraditionalBusiness.Thebankarefacedwithanever-increasingdifficultyindevelopmentandinnovationoftraditionalBusiness.Withtheoriginadvantage,BanksectorofChinaweatherdevelopwellintraditionalbusinessrefertothewholeBanksectorofChinadevelopment,eventhanthewholefinancesystem’sdevelopment.[keywords]traditionalbusiness,innovation,intermediaryservices,transformation我国的商业银行就目前的市场主体来看,可以划分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地方信用合作社等。中国银监会2006年第二季度数据:国有商行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52.70%,股份制商行占15.70%,城市商业银行占5.6%,其他26%。由此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业务收入在整个银行业收入所占比重呈显下降趋势,以不同市场主体分析,对于国有控股大银行,本身脱身于专业银行,经过几重蜕变而来,在传统业务领域一度的行业垄断地位开始下降,原因有下:第一,随着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及地方商业银行等的新成立,新成立银行机构以其特有的优势占得一部分市场份额第二,国有商行自身业务多元化、市场化发展;第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畸形的中国金融市场中的融资结构开始转变。经济全球化下,银行“脱媒”现象好似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这块蛋糕变小的情况下,分吃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国有商行传统业务地位一降再降。2005年末,整个银行业人民币存贷比仅为67.7%,净存利差达到9.25万亿,相当于当年GDP的一半以上。而银行正常的标准的存贷比为75%,与过去几年相比,这一指标有很大的下降,当然原因是明显的,很多大公司开始走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者地位的相对弱化,进一步表现为银行收入结构的变化,与国际上大银行相比,银行必须明确银行业务战略转移的重大意义。一、传统业务的特点及本质(一)所谓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即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过去,我们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地位,并非现在意义上服务于市场客户的金融机构,它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唯一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商业银行的职能是吸收流通中闲置的资金,积少成多,转贷给企业过去我们资金短缺,国家号召存款,贷款更是政策指向性的,这是银行融资的直接体现。这是商业银行的单一职能,也是过去它唯一的职能。由此让我们看到,商业银行国家机构的性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是政企混合,更重要的是银行业务往往受当地政府和上级政府等官方机构的直接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银行的不良资产高比率和国企高负债率两个方面反映出的就是一个典型。(2)、传统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收入增长,普遍反映是银行存贷款余额的上涨。(如表1—1)表1——1200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年份指标2005年末(亿元)同比增幅(%)各项存款余额300208.5518.15企业存款101750.5513.8储蓄存款147053.7416.5各项贷款余额206838.4812.75短期贷款91157.456.5长期贷款92940.5316.2外汇贷款1505$11.36(3)、过去商行服务对象的单一。银行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狭小的业务范围加之贷款对象的集中,资金来源单一,最终结果是银行不良资产的高水平。(二)理论上对银行地位变化的本质解释。新时期,银行过去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变化,对此理论上认为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本质就是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在最终借款人和最终贷款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