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B2C物流配送模式发展研究【摘要】目前,农村b2c物流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加上农村其特有的消费偏好,以及信息沟通方式和手段落后,导致消费呈现不规律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农村b2c物流配送模式发展及对策。【关键词】物流配送;模式;b2c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新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和物流体系建设,要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1]。中央政府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农村物流配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对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减少农产品流通时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在流通中的附加值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1农村b2c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农村配送长期得不到重视、超市的配送水平较低、设施和技术落后、信息“缺、少、杂、乱”并存、配送方式较单一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县城的经销商资金有限只能配备少量运输工具,运输工具规格的固定和信息手段的限制导致运能分配不合理,过远运输、迂回运输、运力选择不当、返程空驶等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超市物流发展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息息相关的,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商品配送。由于农村道路状况差,会增加物流成本,尤其是有些较为恶劣的路段,遇到阴雨天气会直接阻断交通。有些配送部门事先没有预测到农村的路况,在送货的途中,致使部分货物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影响,在双方权责归属方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双方的业务往来,导致农村物流供给水平低下。其次农村的信息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很低,出现使农民不能够及时地提供自己所需商品的情况。1.2经营规模小连锁经营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企业商流、物流高效运转中的规模经济,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领先是非常关键的。由于经营运作的不规范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农村各连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1.3管理水平低管理水平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现在一些农村连锁企业在店名、装修、开架售货上都做不到统一。管理上不适应新业态的要求,服务方式落后,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明显滞后;配送中心还处在起步阶段,功能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人员更是缺乏必要的培训。2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创新与整合物流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连锁经营的核心枢纽,其物流运作模式是连锁经营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农村商品流通中,在配送半径很大,地理情况复杂的条件下,物流配送成为连锁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农村连锁企业可以在县城或中心城镇自建配送中心,也可以改造农村批发企业现有的设施设备,增加先进的配送设施,同时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2]。2.1农村大型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实施自营配送模式自建型的商品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独家出资建立,独立经营管理,为企业连锁网络和其他企业提供货物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这种类型一般由规模大,实力雄厚的连锁企业所建,主要为自身连锁体系服务。由连锁企业自建自营的商品配送中心,一般要负责若干个分店的商品采购、储存、分拣、流通加工、运输和信息沟通,根据需要在指定时间把定量的商品送达各连锁店。而大型连锁集团,向农村市场扩张时,由于雄厚的实力,比较适合这种方式。自建的配送中心,在配送方式上应采用自营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本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其优点:便于各环节的协调配合,且对物流系统运作全过程具有自控权;加强了零售商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能够更为迅速地响应各连锁店铺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