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实践指导篇第一章大学特点与适应转变第一节心理变化与适应一、心理变化及不适1、心理变化:求新与恋旧、自豪与自卑、独立与孤独、期望与失落、兴奋与空虚、轻松与压抑2、心理不适:异地他乡的恋旧感;相形见绌的自卑感;知音中断、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幻想破灭的失落感;目标不明的空虚感;学习紧张的压抑感。二、转变认识,调适心理:了解心理变化的规律、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三、防止和克服自卑感:科学认识自卑、全面认识自我、自信自强第二节生活变化与适应一、大学生活特点:自主性、集体性、多样性、情趣性二、新生生活不适应及表现饮食起居变化较大,习惯不了、自主生活来的太快,承受不了、集体生活约束太多,适应不了、自由支配时间太多,掌握不了、各种活动太多,选择不了、人际关系复杂,应付不了三、适应大学生活:自然环境逐渐适应、日常生活学会自理、集体生活养成自觉、人际冲突注意自制、参加活动多样、适度、有效第三节学习变化与适应一、大学学习特点广:课程涉及面广、深:课程内容深、强:要求自学能力强、多:学习内容、环节、自习多、快:讲课速度快、新:补充知识新、活:学习方法活、难:取得高分难。二、新生学习不适应及表现:不适应授课特点、不适应学习方法、不适应自学、不适应学习的计划性三、适应大学学习1、首先抓好听课,会做笔记(1)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2)重点、难点、书上没有的记;一般、容易、书上有的不记。2、适当预习,有效复习(1)掌握预习时间,保证上课效果(2)课后复习:全面、细致、深入。(3)考前复习:有计划、善总结、会记忆、抓重点。3、勤问多思,做好作业;先懂后做;注重质量;注意数量。4、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习别人具有普遍性的学习方法;注意总结自己具有特殊性的学习方法。5、培养优良学风:优良学风的基本要求: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第二章高等教育与成才目标第一节高等教育和大学精神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职能1、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是以中等教育程度为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2、职能(任务):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发展知识)、社会服务(应用知识)二、高等教育的作用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知识经济——高科技——高级人才——高等教育2、对人发展的作用:小学是启蒙,中学是基础,大学是关键三、大学精神和大学生责任1、大学精神——研习知识,探寻真理2、大学生责任——求知第二节培养目标和成才之道一、培养目标1、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德(共8项):爱国热情进取精神道德水准政治态度文明修养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自知之明;才(共12项):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适应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术视野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其他(共2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A级相对优势因素(共8项):爱国热情进取精神道德水准政治态度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适应能力B级相对不足因素(共9项):文明修养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计算机使用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术视野外语水平身体素质C级绝对不足因素(共5项):自知之明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二、成才之道成功=目标高低ҳ实现概论白道:从事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要强。黑道:考研深造——英语、高数(理工)、有关专业基础课(文科)、有关专业课要强。红道:当官走仕途——人文社科知识、社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强,最好是学生干部和党员。黄道:经商办厂——有关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要强,最好是学生干部,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灰道:目标暂不确定。第三章人际交往与友谊爱情第一节人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