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860年,咸丰皇帝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请思考:(1)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2)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思考】下图反映的现象在何时出现?对中国有何影响?提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洋货涌入上海通商口岸(1)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2)丝、茶生产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2.表现: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势力侵入我国。3.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自然经济。(2)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思维点击】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自然经济解体≠自然经济消失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并不意味着自然经济的消失。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合作探究】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时间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材料二《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提示:变化: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点训练】1.下图所示的经济开始解体是在()A.明清时期B.鸦片战争之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后B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B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题二洋务运动提示: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思考】下面材料中学习西方“利器”有何目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主题二洋务运动主题二洋务运动李鸿章张之洞中央地方4.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主题二洋务运动主题二洋务运动5.主要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自强)主题二洋务运动主题二洋务运动(2)创办民用工业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求富)主题二洋务运动主题二洋务运动北洋海军北洋海军福建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南洋海军(3)筹划海防主题二洋务运动主题二洋务运动(4)兴办新式教育②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1870年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①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主题二洋务运动主题二洋务运动失败(1)标志:甲午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