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岳阳楼区花果畈小学刘婷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传统的教学,大部分教师是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成了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和传播者。这样的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那样的空洞和乏味。“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摘自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这些言简意赅的话,让我们脑洞大开,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运用多媒体,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这样的课堂就会焕发勃勃生机啊!当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一起,就能坐在教室观天下,就能带着学生进行一次次心灵洗礼,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有所获。以下是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而得到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共享。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我们总是在说要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强烈希望学生能在一节课中学到知识。可是,当教师拿着一本书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时,我们的学生却在自己玩自己的,甚至有得学生还旁若无人地讲自己的,严重扰乱课堂秩序。他们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他们顽皮,而是因为他们兴趣缺缺。到底该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呢?这是许多老师正在研究,更是许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当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一起,给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教师带来了福音,更是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也是受益者,这不我就拿自己实践起来。我们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状物的课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将祖国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作了详尽的描述,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很难通过课文的文字将这些景观之美再现出来,产生热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凭借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任意欣赏各地的自然风光,直观体验自然美,使真正的直观感受在语文课堂上成为可能。《这个奇妙的世界》是一篇介绍世界中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天空和大地向我们展示的宝藏。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天空和大地的奇妙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光靠课本上的文字难以理解天空和大地的奇妙,难以理解怎样才能寻找到世界上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奇妙的景色,我精心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这不,深深陶醉了的学生们,不用出门,就在奇妙的天空和奇妙的大地上畅游了一番,何其快哉!而且图文结合,使他们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我们在课堂上播放美妙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为文字配上精彩的视频或图画时候,当我们生动演绎电脑中课件的时候,学生们在新奇中感到有趣,在有趣中渐渐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转变自己。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可喜场面。我们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声音、图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这是一种穿插了技巧、高科技的手段,是征服无数个状况百出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秘密武器,更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1.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电脑具有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语文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