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习作重组研究总序新村熊溢芬很高兴能在这里和老师们进行习作交流。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正式进入习作学习,经过两个学期的习作学习,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学会了一定的表达方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老师们也都很清楚每个《语文乐园》中都会有固定的习作板块,每周都会有固定的两节习作课,很多教师做得也很好,平时有意识地捕捉并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一、明确年段教学目标要求:对于习作教学,老师们的首要工作就应是把准方向。首先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系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每一条规定,尤其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一定要一条条学习,一点点分析,彻底读透这些要求,明白这些要求具体指的什么,明白自己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体现这一切。不知道这些要求,我们的习作课堂肯定会走样。另外还有习作教学建议、习作教学评价也需要我们反复研读。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各年段的习作目标,便于目标间的衔接和年段间的顺利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我们将年段习作训练基标和优标确定为:基标优标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低年段有兴趣、愿意写;留心观察语句完整、通顺尝试运用语言中年段乐意写;观察事物写清楚,写明白;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具体、生动高年段有意识地写;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有一定的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及其评价,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力争帮助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目标,对一些优秀的习作要给予鼓励和点拨,以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二、习作教材重组的思考:(一)明确四上习作的内容我们先来看看四上的教材有哪些习作内容:第一单元:我喜欢的歌第二单元:我自己第三单元:秋天里的节日第四单元:落叶第五单元:桥第六单元:我的好朋友第七单元:我爱我的家乡第八单元:我尊敬的人四上的习作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八篇写作的体裁多样,有写佳节的,有状物的,有写景的,有写人的,还有看图作文等等,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紧密结合。大多数习作训练都有提示语,提示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考内容。视角上,逐步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的生活到留心周围的人或事。(二)教材重组的思考四上习作话题内容是很丰富,却给老师的指导和讲评带来的难度。原因如下:1、我们可以看到习作的训练点比较散乱,八篇习作序列性不强,篇与篇之间联系不紧密,不容易把一个类型的文章指导到位,也不容易把一个知识点训练到位。2、有些习作的编排时间不合理,如:《秋天里的节日》安排在第三篇,时间上也就是十月上旬到中旬,然而这个时间段秋天里的节日还没有过完,学生在素材积累上就不足,体验不够,是不利于学生习作的;又如第四单元习作《落叶》,安排在第四篇,时间上也就是十月中旬至下旬,很明显这个时间段落叶现象并不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观察,不利于学生对秋天景色的整体感受和把握。3、从课文的选择来看,第二、三、四、五单元的课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裁上示范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学习习作。如:第二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话题所选的三篇课文分别为《儿童和平条约》、《太阳,您好》、《检阅》,体裁分别为条约、散文童话、记事(写了关于检阅的两件事)。而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自己》,课文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在文章结构上示范性不强。第三单元更是如此,选文围绕“爱的阳光”这个话题,而习作题为《秋天里的节日》。还有些单元也存在这种情况,就不一一赘述。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第三片教育联盟小组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本着利于落实本册习作教学目标的目的,尝试着,像前两册教材一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在明确年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四年级上册的习作教材进行重组。我们在初步的探讨中,有了一些思考,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努力使我们的习作教学更扎实、更高效。三、习作主题的确定:习作离不开阅读,因此我们在确定本学期习作主题之前,也认真翻看了本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选文特点如下:1)充满童真童趣:《书本里的蚂蚁》、《太阳,你好!》、《阳光洒下来》、《看松鼠做巢》、《童年读水浒传》、《爱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