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锦秋湾头中心小学李春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锦秋湾头中心小学李春花《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果学生不具备合作技能,在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这些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我认为,这些合作技能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持之以恒,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1.帮助学生建立互赖互助的关系在每一次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必须依靠每一个成员的协作;只有每个人完成自己的目标,小组总的目标才能实现;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角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要使小组成员认识到他们都属于该小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实现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分别表演相互体谅和相互排挤两个不同的角色,然后发表看法,相机总结出体谅别人的一些常用语言,如:“你说得真好”、“你的意见是对的”,“我能够接受”;“对不起”,“没关系”,“你先来”,“慢慢说”,“请认真的听”……总结过后,让学生自己到小组中实践,感悟。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合作学习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时要学会自控守纪,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适当的记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式群体的参与意识。3.教会学生学会欣赏,微笑接受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耐心倾听同学的发言之后,如果某个同学的看法和意见非常有道理,可以真诚的说:“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好!”“你真聪明!”另外,别人在向你提意见的时候,请注意倾听,如果他(她)说得对,请表示感谢;可以握手、拍手;如果不对,请笑一笑,或者说出自己的理由。4.引导学生以诚相待,互助互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中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在异质小组中,每一组或者每一次不同的活动都会有一两个相对弱势的学生,很多学生对他们排斥、冷漠,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弱势学生的存在,教育学生从学习体谅他们开始,让弱势学生从体谅中感受温暖,也让提供帮助的同伴从中感受“予人玫瑰手可留香”的快乐。在我们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