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儒家思想提高个人品德修养韩元涛金英儒家思想之所以作为正统文化统治中国三千多年,不仅是因为它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它“说的都是家长里短”,阐述的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符合民众的愿望,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文化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照儒家思想去思索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快乐的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既要和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相处,也要和社会中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如果你是官员、管理者,你还要和你的上下级合作共事。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与人相处必然给你带来快乐或不快乐,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毫无疑问,人们都愿意使自己生活的快乐一些。那么何为快乐?有人说赚钱最快乐,有人说拥有权力最快乐,有人说健康平安最快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不同的人对快乐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因此,我们也很难用我们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是否快乐。但有一条是共识:要做一个快乐的人,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自我心灵的归宿。具体讲,一是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快乐是别人给的,更是自己营造的。陶醉于学习——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人生和学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回忆生活中点滴的成功——自我安慰,无一不是制造快乐的良方。相反,如果我们不去给自己制造快乐,而是用自己得不到东西去和别人得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就会愁眉不展,自寻烦恼。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欲品自高”。要给自己制造快乐,必须首先做到知足。比如,你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强、教子有方,可就是没有被提拔,在旁人看来你已经足够幸福快乐了,可你偏不知足,偏要去和被提拔的人比,那你不但会感到愤愤不平,甚至痛不欲生。我们不妨试着想一想,当有人住在金碧辉煌的豪宅中而你却住在陋室之中时,你是否淡定地想“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当你的同事、同学身居高位而你仍是平头百姓时,你是否会坦然地想“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当有人锦衣玉食而你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时,你是否会从容地说“锦衣玉食不足羡,粗茶淡饭保平安”。生活中不是不可以与人相比,而是看你怎么与人相比。如果用你的成功之处和别人的不如意之处相比,你会感到心满意足;反之,用你没有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和别人得到的相比,你会感到很委屈、很苦恼。第二要学会给人制造快乐。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不但要会给自己制造快乐,更要考虑别人是否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是君子所为,也为人所不齿。君子之人认为,给人制造快乐,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此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人制造快乐,不见得有多大的能力,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即可。当有人走路不小心摔倒时,你走上前去轻轻地扶他一把;当有人过独木桥是,你轻轻地对他(她)提醒一句:“当心掉下去”;当别人帮助了你,你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你有人取得成果时,你及时地送上一捧鲜花;当他人遭受挫折和不幸时,你送上一句安慰和鼓励的话。仅此而已。给别人制造快乐,还需要有一种“不责人非,专求己过”的心态。当你做错了事、犯了错误,遭到批评时,你是找一大堆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或怨天尤人,还是诚恳地承认错误,以求改过呢?如果你是前一种心态,你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不快乐也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不快乐;如果你是后一种心态,效果会正相反。总之,要使自己快乐,就必须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正像海明威所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可是比大海还宽广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二、“不损人而利己”,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儒家把人分成圣人、贤人、君子、士和小人五类。圣贤,大德、大仁、大胸怀、大作为,对我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只有仰而敬之;小人,狗苟蝇营,心理阴暗,我们唯恐避之不及。君子,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我们可敬可学。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