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与大学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强势进步。全球一体化经济浪潮的推涌,国内经济模式改革激发全国上下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前赴后继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也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影响着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党秉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政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造福社会。与此同时,文化软实力则越来越凸显其在当下时代中,日益加深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历史进程的目标计划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人才培养思想和前瞻性的发展观念,在当代教育事业上有着启明灯似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当下,扎根社会的基础之上,就文化事业中的一支——孝道文化,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界定和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表达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思考。关键字:孝道文化、道德传统、伦理责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一、孝道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现今唯一一个时代文化没有断裂和消亡的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则在当下越发珍贵,更历久弥新。通常我们所谈论的道德、伦理、责任,无外乎关系到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而在古代发展阶段里,个人品德与家庭美德更是受到儒家、道家学派的关注,并为当时和后世留有大量的文字记录与经典卷度,传承文明经典,继学圣贤哲思。在高占祥和王青青著述的《道德力》一书中,阐述道“道德力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维国之力。历经百磨千折的中华民族十一二个重视道德力,倡导道德力的优秀民族。”道德作为社会安定维稳的隐形约束力,是以人心为生存根基,人性为成长沃土的人类群体发展进步的精神标志。如若将道德责任看做是一个文化系统,正所谓“百德孝为先”,孝道文化在这一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各种道德责任的基础。以孝为先,以孝为本,作为道德规范的基础与前提。孝道文化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历史时期,曾是众多君主治理天下,平宁内外的首要思想武器和第一处事原则。“先王有至德要道”一句中可见历代帝王以孝治天下的历史真实性;“夫孝,德之本也。”也在一定程度上标明,当时的社会是何等注重孝道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具体到孝道文化的问题,《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一书在对家庭责任伦理思想这一问题的阐释中说到“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在名责思想的指导下,在严格礼制的框架结构内,提出了‘五教’、‘十义’、‘五常’等家庭责任伦理要求,对于家庭伦理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正应对了,几千年传统社会里形成的“父慈子孝”“兄爱弟悌”和谐理想。然而,孝义初概“善事父母”,后来日益扩大其包含的范围,形成各具内容和意义的较大层次的美德范畴。我国20世纪上半叶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北大校长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关于孝道的阐释在其《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有专门的经典的篇章表达其深刻的思想和观点。例如“人的行为规范,以孝为最大,也最为重要。用孝来侍奉长辈,就会懂得服从;用孝来对待朋友,就会懂得诚信。”又如“孝道的表现有好几种,但主要是如下四种,也就是顺从、喜爱、尊敬和报德。亲爱和敬重,是孝道的两条准则。亲子之间的感情,源自人类的天性,不是外界的舆论和法律所强制规定的......这两者只要缺少一个,都不能称之为‘孝’。”时至今日,时代飞速发展,孝道文化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作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和谐社会家庭和谐所必须且必要继承和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本源思想。千千万万个小的家庭才能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海纳百川方显示其汪洋恣肆的无垠宏壮,各条支流则就是成就大海磅礴气势的中流砥柱,类比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正是如此。而孝道文化在家庭和谐关系的维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孝敬侍奉父母,恪尽赡养义务,指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孝之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