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系09分级大班教学研究———小组合作教学法我校从本学期起对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行大班授课,我们09分级教师开展了多次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大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以期通过探讨和研究改善大班教学效果。一、英语大班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理论。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冷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二、具体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根据大班教学理论,我们09分级教师通过探讨和研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推行和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并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也总结出了一些成果。展示如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GroupLearninginCollegeEnglishClass1吴艳一.引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近年来伴随世界范围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我国的传统教育也正经历“应试教育模式”向“人性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受到关注。合作学习策略正是伴着这一趋势在我国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西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1700年,由英国的兰凯斯特和贝尔两人首创提出合作学习团体施教;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概念传入美国,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广泛推崇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美国掀起了现代合作学习的研究热潮;90年代传入我国,近年来受到教育界广泛讨论和关注。对于合作学习的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尚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基本特征相似。美国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DavidsonNeil)提炼出了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学习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讨论来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3)小组中有合作互助的气氛(4)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强;(5)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6)教师直接指导合作技巧;(7)小组成员有组织的相互依赖。[3]二.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具有不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同水平和不同情感需要的学生群体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合作学习,有助于具备合作动机和信息差距(informationgap)的各方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填补自身信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得到群体的认同,降低学习焦虑增强信心。[4][5]同时学习者通过团队合作学习,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提高,更容易被同龄人(peers)或学习伙伴认可和接受。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引导学习者互利配合的学习过程中,个体在学习以外的积极情感因素也得到激发和培养,因此学习效果(Achievement)更好。[6]这也符合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