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望江南》说课稿VIP免费

《望江南》说课稿_第1页
1/5
《望江南》说课稿_第2页
2/5
《望江南》说课稿_第3页
3/5
《望江南》说课稿余店镇初级中学杨春晖一、说理念关于古诗的教学,通常的做法是简介作者,解释诗歌意思,背诵诗歌,拓展延伸一下,对诗歌的理解处于表层理解,学生对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的凝练美体会不到,鉴赏流于形式,学生学古诗索然无味。我想,古诗就这样教吗,学生这样学能体会到诗歌的内在美吗?理解性教学倡导“教师为理解而教,学生为理解而学”,“与分析课文内容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转变到学习语言,在“得言”过程中“得意”。所以我认为古诗的教学应深入到诗歌内部,挖掘出诗歌的内在意蕴,透过含蓄凝练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蕴,从而达到深层理解。二、说教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与经典词作。《望江南》是一首词,描绘了一位闺中思妇在望江楼盼夫归来的画面,短短五句诗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思妇从盼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情感变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赏析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技巧,所以我准备尝试深层理解教学。三、说设计思路理解性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来促进教学的,以引导性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以核心问题作为理解的支撑点,以探究性问题促进深度理解。我想,九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读诗能力,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深度理解,既不让学生浅尝辄止,也不让学生畏难?我就从作者入手,通过鉴赏诗歌,引导学生联想,还原诗歌描写的画面,进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美。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会欣赏这首词,并能借助词中描写联想诗词画面,进而体会诗歌跳跃性特点。2、体会词人含蓄、细腻的心理描写,领会词人写作背后放纵的文人个性及消极的人生态度。至于词的相关知识不作重点,重难点放在鉴赏诗歌,联想画面上。1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的引导性问题是:这首词是怎样表现女子盼望心上人归来情景的?通过抓关键词“独”、“脉脉”、“悠悠”、“肠断”,赏析词人含蓄、细腻的心理描写。进而归纳出从时间上、行动上、心情上三方面来表现这位女子的失望和怅惘情怀。为达到深层理解,我决定从以下几点突破:(一)、设计“男词人是如何写出女子细腻情感的”这个探究性问题;(二)、要求学生看课本插图,联想画面,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改写能力,又让学生明白诗歌跳跃性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利用;(三)、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选取作者另一首意境相似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比较阅读,加深理解;(四)、课后作业,我要求学生把课本插图配上解说性文字,我没说成改写成叙事性散文,这样做更直接,指向更明确,实属异曲同工。在课的切入上,我以琼瑶的词导入,引用《还珠格格》里紫薇向皇上弹的词“梦也渺渺,水也渺渺,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消。”我没有播放这节视频,因为这是非纯语文的教法,况且我要的只是“盼郎归”的主题。至于作者介绍,我没有一次性呈现,而是分两次介绍,且第二次介绍作者的性格又与探究性问题相关,这正如认识一个人,由表及里,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四、说教学关键性环节1、鉴赏诗歌环节讨论一:读完这首词,你对词中哪一句感受最深?说出你的体会。在讨论完毕、交流时,大多数学生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感受较深,但也仅限于望穿秋水,看到许多船驶过,不见夫君的船只,一直到夕阳西下。与课前预测相符。我便继续追问,这两句中哪些词运用了修辞,很好地表达了思妇此时的心绪?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终于答出“脉脉,双关,拟人,既写江面黄昏安静,阳光微弱,又指女子黄昏静默企盼、含情脉脉的样子。”“悠悠,叠词,又指女子忧思‘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终于松了2一口气。但是“独”和“肠断”仍没有学生关注,我启发学生:“独”字写出了女子的什么?“肠断”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句诗相近?学生讨论后,终于答出:“独”字写出了女子的痴情和坚持,“肠断”直抒胸臆,肝肠寸断,与“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鉴赏完诗歌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望江南》说课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