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修身”专题教育学习研讨发言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列在首位,可见修身是生命的支点,修道的重点,立业的起点。一、对严以修身的认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自古就是安身立命之本,严以修身今天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已经上升到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新标尺。中国共产党就其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而言,就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以修身是承担起这份历史责任最为可靠的基础。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严以修身,是从严治党的第一位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共产党人的严以修身,根本上说是加强党性修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修养包含了一个坚定、一个提升,一个追求,还有一个远离,一个抵制。五个层面,言简意赅,环环相扣。它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修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严以修身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1文化的精髓。修身是指修养身心,陶冶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注重、强调的是加强自我道德品行的提升。中国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修身”,修身理念是中华民族最核心、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修身为本、修德为上、德才兼备”的思想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永恒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人们做人、做事的内在追求。基于自身性质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修身”以新的内涵,从严治党,强调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已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严以修身,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党员、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责任的积极回应。“严以修身”是共产党人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体现,夯实的是理想信念之根。一方面,党性修养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是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执着的追求。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准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才能真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已有64年了。作为一个肩负重大历史责任的党,它的党员、党的干部就必须是社会的楷模,群众的榜样,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引领社会的新风正气。唯有2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满意。作为高校的领导干部,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大使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以修身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修身做人,要保持定力、提高修为、心存敬畏,须一日三省吾身,清除思想杂质,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慎独、慎初、慎微。“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就是根本,就是定力。在各种思潮面前,能不能够坚定这样的信仰,保持这样的自信,就是考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定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信谣传谣,就是境界。对于高校来说,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学习,自觉地、深入地学习,从根上坚定我们的信念。第二要加强作风锻炼,从严要求自己,要珍惜宝贵光阴,要注重自我雅兴的养成,经得起权利、名利的诱惑,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涵养自己潜心教书育人、追求真理、探索未知、致力研究的气质品格,不断提高学识修养,增加人生厚度。第三要有责任和担当。严以修身,事业为重,个人为轻。严以修身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敢于担当责任,主动担当责任,能够担起责任。为此,要注意认真研读文件、政策,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研究高等教育的发3展趋势,认真研究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要在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发展内在动力上下功夫。既要坚决杜绝惰政、懒政,也要努力减少冗政、繁政、乱政,各自为政,形成各尽其责、张弛有度、工作落实、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严以修身既是标准要求,又包含着实践途径。“修”,我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