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要点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15、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6、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18、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二、简答及论述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强烈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强度、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③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不变化的刺激物更易引起人的注意。④刺激物的新异性。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易成为注意的对象。(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都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引起个体的注意。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③知识和经验。无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凡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对任务的重要性理解的越清楚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越能引起人的注意;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安排好活动直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2)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有意注意是需要以顽强的意志同各种干扰作斗争而坚持的。(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稳定,越能对活动对象产生有意注意。3、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