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70年前221年1840年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秦西东汉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元辽宋夏金明清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八下历史与社会1.明朝建立:2.明朝兴盛:3.明朝衰亡:背景: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今南京)——京师(北京)1)政治:2)经济:3)对外: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A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和发展;B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繁荣影响强大、世界领先1)原因/背景:2)农民起义:3)结果:领导者、口号、政权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壹.明朝二.清朝1.民族:2.建立:3.清初统治:17C初:大金(后金)建立(努尔哈赤)1636年:改为清1644年:(皇太极)女真族满洲族(皇太极)1)弊政及影响2)对策:3)结果: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经济恢复发展,达到新高峰(“康雍乾盛世”)(地方民族政权)(统治全中国的统一王朝)从清初统治者政策的变化,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1)统治者制定政策应顺应民心符合民意;2)统治者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葬南京明孝陵。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明太祖——朱元璋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元璋在位时,将诸子分封到各地为藩王,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平。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明史·成祖本纪》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成祖——朱棣蒙古族政权闯王指谁?他提出什么口号?结合书P3的三则资料资料,想一想明末农民起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起义军赈济贫困、“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从而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