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导案主备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学习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学习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谜语引入:“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汇报生字学习情况。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三、展示互动,交流反馈:1、围绕题目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2、小结课文的内容结构3、交待学法: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如果把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第二部分)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1、收集交流作者资料。2、认真读写“辟、榨、慕”等字。3、注意“空地”的“空”读()“吩咐”的“咐”读();“便宜”的“宜”读()。4、能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5、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6、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7、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8、“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9、收集名人与做人的小故事叫“略学”。4、抓住重点词,略学第一自然段。5、学习此段,抓住对“居然”理解。6、练习用“居然”造句。师小结: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简练!这就是略写,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熟读课文,把握重点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2、确定学法,“吃花生”略学,“谈花生”详学。3、读中感悟,突破难点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大家边吃边谈花生的好处。4、汇报交流:分角色读这部分,读出谈话的气氛。三、讨论交流,合作学习重点读父亲的话,分析3、4句赞花生,学花生。四、交流讨论总结方法:详写略写,借物寓理是本文的两大特点,写一种植物,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1、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3、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4、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5、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6、默读这段,把谈花生好处的词语圈。7、小组讨论:读文有几个人在谈话各说各的是什么呢?(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为什么?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为什么?8、“学花生”是这两段(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2)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15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15、落花生》学案年级:五姓名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能够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3.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学习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