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视频材料活化品德课堂——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视频材料恰当运用的实践探究萧山新街一小俞忠值得学习之处:源于践行而胜朴实无华而胜步步深入而胜针对实际而胜影响评比因素:摘要不合要求缺为什么道理只要两点补上获得好奖无疑摘要不符合要求(一半以上的文章其摘要不符合要求。)教育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精辟概括。论文摘要的主要特点是:简短精炼,属于全文最难写的部分。写论文摘要的目的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知论文的大意。摘要的功用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根据摘要中的信息,决定是否要阅读原文。摘要的主要内容:说明研究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本文仅仅写“为什么要”作这一分析与研究,属于引言,即文章的前语。建议重写论文摘。另外:许多文章仍然存在低级错误!如【案例呈现】:三、构建思维导图的有效对策:)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量运用,视频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手段制造和获取大量的此类资源。《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品德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大量的视频资源经过我们的有效取舍和组合,运用到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视频资源的教育作用,既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因此,如何寻找合适视频材料纳入教学中,如何利用恰当时机运用视频材料,是我们探究和努力的方向。笔者就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视频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1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生活)》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在多媒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使用已异常发达的今天,视频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手段制造和获取大量的此类资源。笔者认为视频材料可以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教学内容,更真实地了解和感知社会,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择机并主动运用视频材料,使品德课堂教学变成无可限量的多维课堂,让学生领略品德课的别样风采,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关键词:视频材料恰当运用实践探究一、选择合适视频,让课堂教学“有柴可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课程改革的作用。虽然目前各种各样的视频资源越来越影响和占据我们的生活,但是在无线网络、微信等无时无刻都在围绕着我们的今天,各种鱼龙混杂的视频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我们如何在这大海般的视频资源中找到我们所需的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视频,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问是非,一股脑儿地上,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只有通过适当地选择、修改、取舍、编辑,才能获得一些好的视频,我们才“有柴可烧”,笔者从以下几点对视频有针对性的选择进行尝试。1、选择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视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材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所以在视频材料的寻找和制作过程中,我们力求找到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视频。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视频的作用。在期初我们根据每个单元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找寻或制作相应的视频材料,在教学时根据自己实际教学情况择机运用。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中的第1课《孝心献老人》的教学中我们寻找与此相关联的视频材料,在其中我们找到了萧山电视台播放的萧山义蓬街道《孝顺公婆的好媳妇——孙丽琴》专题片视频,根据本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我们从中选取了孙丽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卧病在床公公婆婆的近3分钟视频,选取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场景。同时我们还找到并部分截取了近3分钟的《钱塘老娘舅》节目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弃养老人”的调解视频,视频中几兄弟弃养老父母与孙丽萍悉心照料公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从现实的正反鲜明例子,活活地深深地受到了教育。2、选择与教材插图有机结合的视频。品德教材中的插图是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为了达到一定教育目的进行过重构的,简言之,图片暗含着对学生的示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