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目标管理:【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域。【能力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情感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教材分析:突出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突破难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族的名称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教学策略: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教学资源:歌曲《爱我中华》、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导入:(播放《爱我中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样,国家的稳定也需要各民族共同来维护,这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条件。自秦始皇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以来,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分裂祖国,他们总是利用民族之间的差异来搞分裂、搞破坏。所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就成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首要任务。清王朝在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呢?新课: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播放《布达拉宫》、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像、《元代疆域图》,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唐朝时,唐蕃友好往来,“和同为一家”;元朝时,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阅读教材99、100页)清王朝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讨论后回答:由于驻藏大臣的职权能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从而使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更加直接、更加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思考讨论:乾隆帝为班禅六世在避暑山庄修建的须弥福寿之庙,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平顶大红台说明了什么?)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巩固了西南边疆,在西北又是如何巩固的呢?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你知道新疆什么时候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一部分?(回忆汉朝时,设西域进行都护;唐朝时,设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的是什么民族?在清朝时,他们被称为什么?是不是回族?学生得出:是维吾尔族。被称为回部。不是回族,回族是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新疆的大多数维吾尔族人民是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但有少数上层贵族为了一己之利企图分裂祖国,在新疆建立割据政权,挑起叛乱。(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的维吾尔等民族,又是如何安置回归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呢?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指导阅读教材101页,介绍土尔扈特: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来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想像一下,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历程怎样?(培养学生想像力:曲折、艰辛而漫长。)如此艰辛却又矢志不悔,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面对土尔扈特的回归,清政府欢迎、接纳了他们,并对他们妥善安置,让他们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出示《乾隆皇帝接见渥巴锡》)经过抗击外侵,镇压叛乱和制定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措施之后,清朝疆域空前广大,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谁来标出清朝疆域的七至?(出示《清朝疆域图》)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随堂巩固:见配套《学习辅导》和自编《学案》教学反思:清朝前期的疆域葱岭太平洋巴尔喀什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喜马拉雅山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