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秦国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其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来是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大众传媒不断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外交政策不断成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