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手掌、足、及口腔内出现小水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容易在集体儿童中传播。潜伏期:3—6天。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有发热、不适、腹痛等、在口腔、咽部、软腭、颊黏膜等出现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迅速破溃形成糜烂和溃疡。掌跖、指跖侧背面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围绕以红晕的小水泡,几天后水疱干枯传染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染。5岁以下幼儿为感染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无疫苗预防,如果家中有一个孩子被感染,另一个孩子被感染的可能性达80%-90%,因此,预防工作尤其重要主要预防的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2、严格落实卫生消毒措施,食具餐具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生吃的瓜果要洗净。门把手、水龙头、玩具、儿童桌椅、厕坑等儿童接触的地方每天擦拭消毒,3、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教室睡室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4、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与感染患儿接触,以免被传染。5、加强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注意观察儿童饮食、手、足及皮肤的变化,如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隔离患儿,并与家长联系,及时诊治。6、注意营养,饮食均衡,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7、发现可疑患儿或患病幼儿应及时隔离,并送医院诊治,待痊愈之后方可返园。对出现传染病的班级及时进行隔离,调整其户外活动时间,与其他班级幼儿分开活动,对班上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湖北省供销社幼儿园保健室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