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模块单元知识点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统一六国(西周分封制一一战国七雄一一秦统一六国(条件、统一方略、过程)2、建立集权统国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征服百越、北击匈奴、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交通建设)3、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沉重的徭役(修筑长以后还将学习的相关内容模块单元知识点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岳巍峨、大江奔腾,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承载了数千年的厚重的文明史。纵览鸟瞰,自秦至清的“帝制时代”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很长的一个江段。在彼时“一人定国、一言兴邦”的时代,帝王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乃至民众生活的影响力自不待言。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选取的人物均为帝王,良有以也。展开中国历史画卷,历朝帝王甚多,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也有不少:一统中国的秦始皇、起身草莽的汉高祖、中兴汉室的光武帝、统一南北的隋文帝、奠定盛世的唐太宗、仁政爱民的宋仁宗、治隆唐宋的明成祖、捍卫统一的清圣祖等等,他们均在历史舞台上迈出了自己的舞步,唱出了独有的声音。限于篇幅和学生学习精力,教材选取了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应是综合考虑典型性、影响力、时代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的审慎精辟的选择。秦始皇是“祖龙”,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李世民是帝制时代的“帝范”,奠定了大唐盛世之基;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且因时代特征,外御沙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学生学习了这三个帝王,就能管窥出古代有作为的帝王的特点,同时也应“举一隅以三隅反”,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家的政治思想、精神风貌、人格特征。(一)本节地位秦始皇是“祖龙”,是皇帝制度的开创者,了解秦始皇才能从源头上了解古代帝王整体。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建立者,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暂时的分裂期,统一仍是人心所向。学习本节才能对“大一统”的基本政治格局追本溯源。如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所言“中国之政,经秦皇而后行”,秦始皇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此后帝王只能在他奠定的框架内小修小补,“千载犹行秦制度”。学习本节才能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长达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深刻认识。同时,自古及今,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充满了争议,秦始皇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客观评价秦始皇,有助于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二)教材内容标题:本册教材所涉及的每位历史人物前都有一个定语,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信息,因为这些定语是教材对历史人物的一个基本定位。标题是正文的“眼睛”,而这些定语,可谓是“眼珠”。认真揣摩这些定语,有利于对正文提纲挈领。对秦始皇的定语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特别强调其对国家统一的作用,因此授课时也应围绕这一核心主旨。正文分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集权国家”“秦始皇的暴政”三部分。“秦统一六国”介绍了秦统一六国的背景、优势、过程,在“历史纵横”部分补充了军功爵制这一激发秦军战斗积极性的制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秦的优势。“建立统一集权国家”部分介绍了秦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是如果巩固统一、加强集权的。其中政治上介绍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加强各地经济交流;文化上统一文字,加强各地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交通上修筑系列道路、渠道,加强各地联系。附有秦始皇的画像,有助于增加感性认识,直观感受秦始皇的威武气势和豪迈气概。绘有“秦朝形势图”,直观展示秦的疆域、首都、长城、岭南三郡等,强化空间意识。“历史纵横”将分封制与郡县制进行对比,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郡县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用图片展示战国古文字,有助于认识统一文字的重要性。“小篆体砖文”以出土文物的形式印证统一对经济恢复发展的作用。笔者认为,秦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的史实也可以归入第一目,在介绍统一六国之后随即介绍,更有助于使学生加深印象:秦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