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运动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山东济南2月调研)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回答1~2题。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赤道——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赤道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C.——赤道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D.——赤道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解析第1题,数九从冬至12月22日开始,到九尽桃花开时距冬至有81天,即3月1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C正确。第2题,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昼变长,A、B错。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正确。答案1.C2.D(2015·河南洛阳高三期中测试)下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3.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太阳直射点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解析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北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答案D(2015·浙江嘉兴市高三一模)下图为某地春分至秋分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题。4.该地纬度可能是()A.10°B.15°C.30°D.40°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地一年中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地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故C、D排除。又因为从图中可知春分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比夏至日时要大,说明该地更接近于赤道附近而不是回归线附近,故最可能的是10°,A正确。答案A(2015·江苏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海口市(20°N)某中学操场旗杆杆影顶端位置某月两日变化图,O点为旗杆位置。读图完成5~6题。5.根据题意“,”某月最有可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6.该月海口市()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昼长逐渐延长C.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D.有两次太阳直射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杆影的方向变化,杆影朝向与日出方向相反,所以图示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应是夏季。月初时有几日正午杆影朝北,说明直射点在20°N以南,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直射点在20°N以北。所以最可能是6月份,B对。第6题,海口市的纬度是20°N,所以结合前面图的分析,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昼长增长,日出提前。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时,昼长缩短,日出时刻推迟。所以海口市的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C对。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20°N以北,正向南移,但未到20°N纬线,所以只有一次直射,D错。答案5.B6.C(2014·辽宁长春一模)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7~9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长5小时30分9小时10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7.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9.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7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第8题,纬度越低,昼夜差别越小,即白昼时间越接近12小时。第9题,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导致昼长空间上产生差异。答案7.D8.B9.C(2014·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上学期联考)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10.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乙、甲、丙11.当乙地测得该日立杆影长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A.5时B.7时C.19时D.17时解析第10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越向北昼长越长。甲地杆影向北、正午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