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现状和进一步扶持发展的对策建议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年7月8日)一、广东省社科联所辖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一)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总体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决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广东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加大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支持社科事业的发展,为广东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了社科联工作和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大繁荣大发展,广东社科类社会组织进入建国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在这样的政务、政策环境下,社科类社会组织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会共有团体会员184个,其中地级以上市社科联21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163个(省级学术社团139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23个,基金会1个)。在163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中,69个由我会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其余为各省直有关部门主管,会员人数共约17万左右;21个地级以上市社科联所辖社团有800多个,会员人数约42万。上述社会组织分布于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科研究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基层单位,覆盖了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全省纵横的社科工作网络。在我会管辖的139个省级学术社团中,哲学类11个,政治·法律·社会·行政类34个,理论经济·综合经济·产业经济·管理·金融·财税·会计·审计类41个,语言文学·教育·文化·艺术·历史类44个。1在“十一五”期间,我会所辖的省级社会组织由121个增加到163个,共增加42个,增长率为35%。(二)社科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分类。我会所联系的社科类社会组织,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四类:第一类为基础性学术社团,占39%;第二类为应用性学术社团,占42%;第三类为行业性社团,占5%;第四类为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占14%。从所在系统方面看,主要分布于普通高校、党校、社科研究院所、党政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从所处地域方面看,分布在广州的近15万人,在其他各市的近2万人;从研究领域方面看,研究哲学法学科学的约有8.48万人,研究经济管理科学的约有5.16万人,研究教育科学的约有1.37万人,研究文学艺术的约有0.75万人,研究历史科学的约有1.24万人。以上情况说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队伍大,分布广泛,专业性强,侧重理论研究和应用;同时也表明省社科联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科学界的联合体,是社会科学活动重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三)社科类社会组织人才基本情况。据初步统计,我会所辖的163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中,专职人员总数约680人。平均每个社会组织有专职人员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580人,占在职人员的85%;具有中级职称(技能)以上人员有650人,占在职人员的96%,平均年龄40岁;具有高级职称(技能)人员有210人,占在职人员的31%,平均年龄65岁;退休返聘人员(从党政事业单位中退休的人员)占90%,年龄在60-70岁的有190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省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异军突起,截止到目前,全省在民政厅注册,业务受省社科联指导的民办2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23家,专职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与当前我省2.8万个社会组织,专职人员数35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3.1万相比,我省平均每个社科类社会组织专职人数远低于全省的12.5,但本科以上学历所占的比率比全省高76.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省社科联所辖的社会组织都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申报成立时就要求具备高级职称(技能)的专职人员达4人以上,另要配备若干秘书、财务工作人员;对省级学术社团专职人员的要求,要求会长具有高级职称,但可兼职;秘书长要求专职,大部分是从事文、史、哲、法、教、经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其他专职人员主要从事秘书处的日常事务工作。从我会所辖社科类社会组织内部专职人员的年龄、技能、性别情况看,年青人、中级职称(技能)人员居多。具有中级职称(技能)人员有440人,平均年龄28岁,女性比男性多,而高级职称(技能)人员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