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教育有感范文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王丽华一气呵成的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看着一个个感人的事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感动。是惭愧。是激情。抑或是那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震撼。或许都有吧。李老师在让我体会崇高这个词的含义时更多的是让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重新审视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以及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为师。在这里我想拿最令我深思的后进学生万同的教育(在这里我把它称为“万同事件”)来谈谈我的感受。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万同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李老师跟万同的较量经历了十六个回合,整整十六个回合里,李老师始终充满耐心地的爱去感化着万同,以无比强大的责任心和恒心塑造着万同,以日积月累的睿智拯救着万同,使一个在我们老师心目中简直是“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最后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读完这个故事,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是我,跟万同的较量会进行到第几回合。也许在第四个回合结束时,我已经会为自己帮万同找到帮助人感到心满意足;也许在第九个回合中,我为万同重蹈覆辙而伤心不已,从而放弃对他的教育……我也常在心中想象,如果没有李镇西老师的帮助,万同最后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然而,一切不再需要我们去想象,李老师用他博大的爱心,释去了我们大家心头的阴霾,带给万同,也带给我们大家一片灿烂的阳光。让我们思考教育的路上,前行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一、具备像李老师一样的菩萨心肠。李镇西老师与万同的故事折射的是一个为师者的“慈”与“悲”,有了这等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学生是幸运而幸福的,我们自己是心安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每一个学生指明一条“人间正道”,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难。春天又来了,让我们用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的智慧与真诚,让春天永驻学生心间。二、具备像李老师一样用爱心维系的耐心。万同不是一个第1页共3页好学生,偷东西,打架的事都离不开他。学习成绩差,又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任何一个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都会头疼的。李老师用了很多办法慢慢感化他,帮助他,让他一步步蜕变。很多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引导万通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帮助人是万同自己选的,所以,帮助人的话他更能听进去。这不失高明之处。还有帮助人每天记录万同的言行,好的,坏的,都写在《家校联系本》上,这种做法给了万同很好的激励,也在无形中约束了他的言行。这种方法虽然繁琐,但是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得。的确如此,学困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完成学习任务要战胜更大的困难。如同生病的农民和健康的农民一起干农活,虽然干得不好、不快,但他需要付出更多、更多。所以,我们应理解、信任他们,更要耐心地等待、等待他的成长。三、具备像李老师一样投入教育的恒心。李镇西老师具有非凡的爱心。他多次讲过,“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该博爱。”对于像万同这样的差生,我想大多数教师是不会对他有持之以恒的爱心的,普通的教育者,面对差生,一开始可能还有一些爱心,但是这种感情不能持久,时间一长,犯了急躁的毛病,把差生放在了一边,置之不理,甚至还想尽办法让这个多事者离开学校,以绝后患,而李老师经历了一个曲折艰难漫长的过程,最终帮助万同实现了蜕变。只有具备对教育的恒心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四、最重要的是学习李老师渊博知识包围下的处事智慧。李老师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万同进行教育,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让他感到集体对他的爱,对他的支持。无形之中,万同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其次,对待随身听事件,李镇西老师通过学生的反映,一下子就判断出是万同拿了随身听。他就让该学生将万同找来,依他的判断,这时学生刚来不久,师生感情不深,只有“恐吓”一招。于是万同一来,就说公安局的人来过了,并说查这样的事是小事一桩,24小时内定破案,这是万同始料不及的。万同一听,顿时惊慌,说只不过是开个玩笑。结果不言而喻。李老师这种准确的判断第2页共3页力和智慧的处理方式不仅维护了万同的人格尊严,而且找到了随身听,真可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