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早节名称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授课课时2节授课形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使用教具教材、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3.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夕M乍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与明辨是非现象本质与明辨是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1.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3.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PPT展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故事导入新课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世界上田可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教师讲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看教材第80页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课堂教学安排学生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活动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教师讲解同属此理。(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兑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师过渡: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洛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