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学习难点】一国两制【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A级)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合作探究】(C级)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2.说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含义,并讨论说明这一方针的基本点。3、从课本中找出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及发展。4、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5、讨论找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6、完成课本68页动脑筋。【当堂检测】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三不政策”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B.“九二共识”后C.“汪辜会谈”后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A.民间交往B.两岸“三通”C.台湾分裂势力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5、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D两岸通邮、通商、通航局面已经完全形成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是哪一政策的结果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停止炮击金门C“汪辜会谈D江泽民八项主张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我国设立澎湖巡检司,中央实行对澎湖和琉球的有效管辖;17世纪初,荷兰人用欺骗手段占领了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材料二: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材料三: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执意推动所谓“全民公投”因投票人数未达到总投票人数的一半,公投无效。材料四:由于种种原因,在近代史上台湾曾经两次人为造成与大陆的分离。问题一:从材料一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二: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邓小平提出什么伟大构想?根据这一构想我国已经恢复行使主权的是哪两个地区?各自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问题三:材料三中全民公投的实质是什么?公投无效反应了台湾人民的什么心愿?问题四:请运用所学知识造成近代台湾与大陆两次分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