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三年模拟精选)2016届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题十五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全国通用)A组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5·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错误;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错误。答案B2.(2015·浙江嘉兴一中模拟)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递质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解析突触小泡在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与突触后膜接触后便完成任务,它一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被酶灭活,一条是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神经递质不进入细胞内,C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也存在电位变化,只是内负外正的电位加强,D错误。答案B3.(2015·山西临汾一中四校联考)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D.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解析由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错误;由图2可知,局部麻醉药使用时,突触后膜的钠离子通道没打开,阻碍钠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膜兴奋,B正确;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C正确;局麻药使用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存在辣椒素受体,改变了膜上蛋白质的结构从而使麻醉药进入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答案A4.(2015·浙江重点中学协作测试)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以下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解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方向的,故A、C错误;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钾离子外流,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电位为负;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使得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成了负电位、膜内的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故B正确,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5.(2015·河南实验中学模拟)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