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余红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学员跟岗学习总结安顺市二中汪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次跟岗学习,最幸运地是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名师余红老师。在学习里,我亲眼目睹了余老师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卓有成效的工作效率,多才多艺的人文素养;亲身感受了余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所有这一切,凝聚成余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召着我,鞭策着我。学习期间的耳濡目染,我们各位老师仰慕导师的人格风范,追求老师的人生境界,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习结束,也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以后我们仍然会互通信息,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自然共享。下面是我学习期间的收获与总结1、收获了专业引领,使我在教学上逐步上“道”通过听大学教授和中学名师的讲座,使跟岗教师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原理,学到到了做“研究”的方法,学会了如何逐步走上“教研之道”。听了上海的教授给我们做的的讲座,主要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讲了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数学概念教学的本质,指出概念图示中观念的多少、观念的准确与否、观念的深刻度这三个维度反映了学生概念理解的水平;主要谈到了几种重要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余红老师的专题讲座。简明扼要的进行了“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课题概述”,重点讲述了“课题写作指要”: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与使用、教研论文的选题两个方面。在选题方面,余老师作了详细讲述,涉及到了研究目标的确定、选题的五个基本原则、选题的主要途径、论文的创作、教研论文的发表等各方面的环节。最后余老师给出了自己多年来论文课题写作的体会:“撰写教学论文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将教学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中“研”,在“研”中“写”,在“写”中“教”,才能撰写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有一定推广价值的佳作来”。2、收获了方法,各个击破此次跟岗学习尽管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吃了不少的苦,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需要做的项目也不少,但只要按计划落实,就能收获很多,主要有:(1)对每一节课进行听课、评课、讨论、总结。不管是听示范课,常态课与汇报课,课后必定组织点评与总结;每次的专业讲座、外出交流,都在结束前进行集体总结梳理。除了个人的记录外,还安排了专门的记录员,以全程记录。(2)以多种形式记录活动过程。除了手写文字总结,各位老师还充分利用了网络功能,每日以教育日志的形式进行个人活动与收获总结。每周同心协力编辑制作工作简报,图文并茂地呈现一周的精彩内容。学校配备电教人员,对绝大部分活动内容进行了拍摄或录像,制作成为电子版,便于保存与交流。(3)注重收集第一手原始材料。越是原始的材料越有研究价值,为此工作室给每个老师准备了一本“学习手册及教学日志”,以便于收集整理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双向听课记录、评课记录、教案设计、活动记录、教学反思等等。同时每天的各项活动,都安排了摄影、摄像人员,保留了照片、视频素材等。余老师推荐的“名篇”,是《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专家论坛,典型案例分析等(复印给各位老师,也有多种期刊),目的是以读书带动学习,扩大视野,助进提高。(4)提升了教学水平。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研读,反思,讨论等环节,在主持人的引领下,使各位老师对高中数学的几种常见课型,有初步的、有效的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活动课等。此外,通过学习安顺一中的优秀教学经验、参观交流、平时学员间的互相讨论,各老师都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不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值得借鉴2的作法。这些能很好地为各位老师日后的教学服务,让这些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5)增强了教研意识。通过研读文章与论著,向主持人学习,跟岗老师们都觉得最大的突破在“做课题”与“写论文”两个方面。“做教学教研的有心人”,立足日常的教学,从日常教学中总结、提炼、升华,形成论文和研究课题,并通过课题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得出成果又更好的促进教学,这是很好的改善教学、提升实力的动力系统,也能促成老师真正从教书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