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须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第1页共176页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2、观赏小说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3、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对“金钱关系”有正确的相识和评价。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2课时。第2页共176页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从前我们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学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还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这些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念亲人的感情。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是肯定的重头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情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很缺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笔下,于勒作为菲利普夫妇亲兄弟,却被他们冷漠地躲开并抛弃。这是为什么?第3页共176页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按情节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请同学们复述故事。3、思索下列的题:⑴于勒是怎么一个人?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⑵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于勒,这是什么缘由?读了这篇小说,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小组探讨思索题,举荐代表发言。第4页共176页1、试结合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于勒是怎样一个人?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是哥嫂心目中的“流氓”﹑“坏蛋”,是全家人的“恐怖”,最终被“打发”到美洲。后来,据说在那里发了财,来信说,要“赔偿”哥哥的损失,并回法国和哥哥“一起过愉快的日子”。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子后,重又沦落成一个穷光蛋,在船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终被弃之家外。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第5页共176页明确: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这个“发了财”的﹑“好心人”的于勒一旦回来“境况就不同了”。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盼望于勒回来,并对“这桩万无一失的事”“拟订了上千种安排”,“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缘由?明确:干脆缘由是菲利普夫妇只相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缘由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第6页共176页四、巩固提高假设在船上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请你设想一下众人的反应。五、课后小结,拓展延长小说要借助形象表现主题。于勒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作者从他身上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标准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说的情节和冲突冲突紧紧围绕于勒绽开。因此,本课时先从分析于勒的形象入手,可顺应学生阅读心理流向,也为其他人物性格的分析及主题的理解做了铺垫。《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第7页共176页一、学习目标: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幻灯出示)二、导入新课:题解、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板演生字新词。2、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小说的主要人物(称呼和名字)、次要人物。四、合作探究(一)分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第8页共176页深刻主题。1、用“______于勒”的动宾短语,分别给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阶段列一个小标题。2、菲利普夫妇为什么要盼于勒?见到于勒后又为什么躲呢?这前后的看法的改变说明白什么?(二)分目标2: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感悟小说主题。1、作者在小说中细心设置了20个称呼,有赞美的,有斥骂的,有怜悯的,从而表达出不同人物在不同时期对于勒的不同感情,揭示出小说的主题。第9页共176页(1)请同学们依据遇到于勒的前后为界限,在文中找出人们对他的称呼原委有哪些?(2)于勒来信前对他的称呼是斥骂的,来信后则是赞美,而真的遇到后又是怨恨加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