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3.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4.理解诸葛亮的外交策略。5.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及方法。7.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8.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认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重点:1.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年,曹操以东汉王朝的身份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组成联军,在赤壁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208丞相孙权、刘备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在军阀中,著名的有。曹操袁绍刘备孙权官渡之战年,与在官渡对垒。曹操抓住战机,亲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袁军人心动摇,全线崩溃,被迫撤退。曹军乘机追击,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200公元二世纪袁绍曹操北方思考:曹操为什么能迅速强大起来,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原因可以归纳为:一、谋略得当,;二、重视人才,;三、顺应民心,组织屯田,重视经济发展,拥有足够的粮草;四、军事才能出众,有勇有谋。挟天子以令诸侯“惟才是举”讨论: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孙、刘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曹操①客观:官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后,曹操再无力南下,势力被局限在北方。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地位。刘备先据有大部分地方,后又进入。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荆州益州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胁迫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作蜀汉或蜀。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南京)。随着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20汉献帝成都孙权魏蜀吴魏魏魏蜀蜀蜀吴吴吴三国鼎立形势图魏、蜀、吴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的外交策略。联吴制魏填写下表。战役名称交战双方共同特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项羽、章邯袁绍、曹操曹操、孙刘以少胜多